北京:外语、论文不作乡村教师评职称硬指标
□ 邢启律
近日,北京市召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动员部署会。今后五年该市将陆续推出包括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等在内的多项措施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今后,北京市将建立乡村学校师资缺口与师范院校招生计划联动机制,扩大师范生的培养规模。根据本市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探索增设高等学校两年制教育硕士专业,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对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和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满5年后给予4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鼓励城镇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招聘紧缺学科的乡村教师。
此外,今后北京市将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师资存量,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方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也明确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职称(职务)评聘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学校倾斜。今后,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等不作刚性要求。该市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教师倾斜。中小学校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一般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摘自2016年3月16日《北京晚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