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加快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 教育部考试中心修订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 我省招募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志愿者 图片新闻 吹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号角 德州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拉开序幕 我省组织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省教育厅召开普通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座谈会 让教育信息化惠及每一名师生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吹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号角

——四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 石仁勇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是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这也是依法治校的一部重要纲领性文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在教育系统要着重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发布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省依法治教实施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规划》)抓住若干重点环节,争取在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方面有较大的提升,推动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具备章程是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权利。因此,积极推进学校章程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石。2014年,我省高校章程制定与核准工作全面启动,历时2年,到2015年底,102所公办普通高校章程全部完成制定并核准发布,标志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有了制度基础,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同时,我省中小学章程建设也全面启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现场会,各市行动起来,有的已经完成章程建设任务。《实施规划》对此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高等学校要在全面核准公布章程的基础上,推进章程核准后的执行与监督机制建设,提高章程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制定高校章程配套制度目录,确定21项基本制度,加快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要积极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章程制定任务,2017年全面实现学校依据章程自主办学。

学校章程制定后,在学校管理与办学活动方面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学校全面提升依法自主管理的能力,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社会参与的有效性。《实施规划》提出,要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要强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建立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学,实现行政权与学术权的相对分离、相互配合;建立理事会制度,明确理事会作为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咨询、协商、议事与监督机构,作为高校实现决策民主、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民办高校要建立完善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中小学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制度。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保证师生、社会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在学校的具体办学和管理活动中,由于组织特点、治理结构以及管理对象等有很大的不同,管理方式与管理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但在基本理念与内涵方面,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实施规划》在教育教学上,要求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完善教育质量的评估反馈机制。在招生方面,要依法依规严格落实,保证招生、选拔机制的公平公正,招生活动的规范透明。在师德建设方面,突出师德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对教师违规行为的处理。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着力于构建平等校园环境,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性别平等、民主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消除一切对学生分类、区别对待以及带有歧视的制度、言行,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员高度集中的集散地,安全是学校管理永恒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学校安全事故和学生伤害事件。因此,如何健全学校安全治理体系,构筑起防控学校、学生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既是平安校园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实施规划》提出,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的法定职责,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对出现的分歧、纠纷,积极引导纳入司法渠道解决。明确校园安全治理主体、内容,规范安全治理标准,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保险体制。针对学生安全责任不明确、责任界定不明晰的问题,《实施规划》提出,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依法明晰学校、学生、教师、监护人及社会各界的责任,明确学校管理职责界限,构建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分担的学生安全责任体系,消除学校承担无限责任的问题。

依法治校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校是底线要求,法治应当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实施规划》提出了依法治校的总目标,2017年,50%以上的学校达到依法治校基本要求,2020年全面实现依法治校。号角已经吹响,唯有奋力前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