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 我 和 国 旗 合 个 影 让数学课堂在多维互动中充满活力 如何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R能力培养 抓谋划 抓质量 抓考核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调查报告】

抓谋划 抓质量 抓考核

——临沂市扎实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 本报通讯员 薛秀茹

去年以来,临沂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优化资源、补齐短板,有效破解教育发展“木桶”效应,推动全市解决大班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老区学生“学有良所、学有优教”夯实了根基。截止到今年8月底,全市共完成投资17.1亿元,建设学校113所、161.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5万个。在全省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会上,临沂市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抓谋划,科学编方案

规划是龙头。临沂市坚持把科学编制规划方案作为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重要前提,看总量、摸存量、算增量,及早确立了具体思路、明确了推进路径。一是托清“底子”。国家和省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中学班额不超过50人,超过规定班额即为大班额,超过66人即为超大班额。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临沂共有城镇普通中小学901处,215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1万人,大班额班数为13494个,大班额率为62.6%。其中,城镇小学大班额率为63.9%,初中大班额率为46.6%,高中大班额率为88.6%。大班额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原则以及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对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身心健康等都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找准“路子”。在摸清存量、测算增量的基础上,全市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县(区)专项规划进行审核和论证,进一步编制完善了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临沂城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确定了具体任务目标。按照“改建一批、扩建一批、调剂一批”的总体思路,到2017年,全市规划总投资64.6亿元,新建、改扩建城镇普通中小学204所,新增班数5154个,新增学位24.2万个(占全省的10%,居第二位),新增用地7366亩,配备教职工10936人。三是压实“担子”。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与各县(区)长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人、地、钱”等问题,确保到2017年底完成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任务。

抓质量,确保高标准

在校舍建设上,临沂市严格把握新建、改扩建校舍进度,对各年度任务进行梳理明确,把工作重点放到规划落实和建设推进上,明确每处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手续办理、图纸设计、招投标、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对所有项目进行全程跟踪问效,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所有项目。在设施配套上,坚持严格把关、“扎住口子”,在新建居住区足额配套教育设施,确保教育设施与居住区实现“三同步”,防止出现新的大班额问题。其中,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并于2017年底前建成,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对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教育设施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对违反规划,在配建教育设施用地上建设其他项目的,依法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配套建设。在建设安全上,突出做好选址安全、设计安全、选材安全、体育场地安全和建设安全等工作,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毒跑道”、“毒仪器”;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每半年对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需要鉴定的,立即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及时进行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及时组织实施改造。在资金投入上,今年已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其中4000万元用于对县(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进行奖补;全面落实省里关于减免中小学建设收费的有关规定,将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予以全免,12项经营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在全省率先与省财金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首批125个项目申请贷款37.5亿元,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考核,破除落实难

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临沂市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在市级层面,强化解决大班额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跟踪调度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在县级层面,明确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解决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及时调度进展情况,主动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能部门层面,市编制、教育、财政、人社、国土资源、住建、规划、房产、金融等部门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统筹协调解决经费投入、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师资配备等问题,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强化考核调度。全市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大事之一。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确定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为对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新型城镇化考核内容。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调度指挥中心,对全市204个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综合督导,实施“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将工作推进情况及工作动态以工作简报形式寄送至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压实责任,确保如期实现2016年消化50%左右的大班额问题、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目标。三是强化舆论监督。在《临沂日报》、《鲁南商报》等媒体上,公示全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专项规划,在《临沂日报》公开发布大班额问题综合督导结果,并通过省教育厅网站、《山东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对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动态、项目进展等情况进行宣传,强化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