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识摘编】】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 王欣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2015年我国发生多起危害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例如某应用商店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约10万条应届高考考生信息泄露事件、酒店入住信息泄露事件、某票务系统近600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等。针对安卓平台的窃取用户短信、通讯录、微信聊天记录等信息的恶意程序爆发。安卓平台感染此类恶意程序后,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被通过邮件发送到指定邮箱。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抽样监测发现恶意程序转发的用户信息邮件数量超过66万封。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判定此类恶意程序的恶意行为后,立即协调处置了涉及的URL、域名和邮箱,有效防止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被媒体报道,反映出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网络诈骗和勒索等“后遗症”
2015年发生多起因网购订单信息泄露引发的退款诈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遭泄露的收件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用户购物信息,向用户发送虚假退款操作信息,迷惑性很强。由于许多网民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账号密码,个人隐私信息易被“撞库”等黑客行为窃取,进而威胁到网民财产安全。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多次接到网民投诉苹果手机被锁遭敲诈勒索事件。据查,此类事件大多因用户个人隐私泄露,攻击者利用用户账户密码等信息结合苹果手机的防遗失功能,对用户进行锁机勒索,勒索不成则远程删除用户手机数据,给用户造成了严重损失。
(摘自山东省网信办《网络安全专题》)
录入: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