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抓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逃生演练”进行时 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融入道德修养教育 将阅读变为“悦”读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将阅读变为“悦”读

□ 济南市长清区乐天中学 李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化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将阅读变为“悦”读。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自觉阅读

要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重要性。许多作家学者从小就有机会阅读父辈的藏书,这对他们的成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些学生不愿意读名著,一是没有名著可读,有的家庭除了孩子书包里的课本,就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二是他读不懂,没有人和他讨论,帮他解答。让孩子多看名著,自己却看电视、打麻将,对书籍敬而远之。这样的环境,怎么要求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

在教室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取“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读书心得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也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影响。

二、发挥“例子”的作用,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初中课本中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其可读性自不必说。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同样非常精彩。另外,《水浒传》中有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在课外找书看。再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可以引导学生看《朝花夕拾》;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引导学生看《城南旧事》;学习《荒岛余生》,可以引导学生看《鲁滨孙漂流记》。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三、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成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最佳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的成果和收获,品尝成功的喜悦。

1.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如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评选“背诗达人”,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

2.召开读书交流会。以班为单位或在全校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片断。

3.做好读书笔记。为促进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可举办学生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观摩,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并予以奖励。

4.制作手抄报。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制作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读后感言、名著简介、作者简介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立足实际,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将阅读真正变成“悦读”,使学生们在书中受到启迪,从而享受成长的乐趣。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