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笨方法”中看到的教育情结
54封致家长的信,内容各不一样,长的近千字,短的有300多字,全部由何蕊手写完成。这么浩大的“文字工程”出自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班主任何蕊之手。11月18日下午,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举行了家长会,54位家长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何蕊老师为家长“私人定制”的书信。在信中,她高调表扬孩子的优点,含蓄地指出孩子的缺点。满纸的真诚感动了所有家长。与人聊起这件事,她这样评价自己:“我没啥技巧,就是真诚。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据11月21日《大河报》报道)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班主任何蕊书写54封致家长的信一事,经媒体传播后获得好评如潮。从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在美;从她那“笨方法”中,我们看到的是她浓浓的教育情结。她说:“我没啥技巧,就是真诚。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可是,正是这种“笨方法”赢得到了家长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过去,提及教师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方法,无非是家访、信访、开家长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话、微信又成为广大教师的新宠。何蕊老师虽然也是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但这些信件全是手写,因此难能可贵。据说,在召开家长会的前夕,她一直写到深夜12点才完成。
有人问:“何必受这种累?在电脑上写好,再打几十份,不就可以了吗?”何老师说,她要通过亲笔信让家长接受和分享她的那份真诚。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真心,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工作的一片真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这样的“笨方法”和它所孕育的教育真情,才给学生家长带来了满腔的感动,这种感动已经化为教育孩子的强劲推动力。何老师这种弄“笨”成“真”的做法,取得了与家长沟通和教育效果上的最大值。细思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科学之道、治教之理、情感之基。而这一切,无不是来自于一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痴情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