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比数据更重要的是大学使命 “爱心公益捐赠,我们在行动” 山东理工大学: “创业项目打磨会”让创业者少走弯路 鲁东大学:以服务地方文化需求引领学术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家校联手”拓宽就业路 科技创新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山东科技大学“家校联手”拓宽就业路

□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韩洪烁

岁末年初是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时期。日前,山东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给全校1.1万名毕业生家长发放了一封长达2000字的信。信中分析了当前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介绍了学校总体安排及相关举措。家校互通,调动多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就业。

心系学生就业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预计53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用人单位缩减招聘人数,择人标准更加严格与规范……”信中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压力,向家长介绍了学校针对就业工作采取的各项措施。希望家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关心孩子就业工作。另外,还对毕业生就业存在的误区进行了介绍和解读。信中写道:“其实,公务员、事业编考取率很低;非高薪企业不签约、非重点单位不想去,容易错失就业良机。”针对毕业生热衷于考公务员,期望高薪企业,过分依赖家长,以致错失就业良机的现象,给出相关建议。向家长说明,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分析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引导学生到家乡就业、到基层就业、到内地就业,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

家庭因素很关键

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就业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但是,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是不够的。因此,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便获得家庭在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支持。

在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问题上,家庭因素往往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孩子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能否科学地进行职业选择不仅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关系全体家庭成员的幸福。该校机电学院一名学生的家长在回信中表示:“虽然儿子的专业比较‘吃香’,但我们仍要心存危机意识,把握就业黄金时段,争取让他早日成功签约。”

收到学校的信以后,许多学生家长主动通过电话、短信息、QQ、微信等各种渠道向学校详细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一名学生家长在致电就业指导中心时说道:“十分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关心!我们一定会与学校联手,帮助孩子圆满走完大学的路程。”

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就业工作是高校的民生工程,涉及毕业生个人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是学校生存、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该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各部门、学院通力合作。学生工作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诸葛福民告诉记者:“外部构建家校双方联动机制,内部构建校、院、系、就业导师四级协同机制,是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必要且有效的方法。”

诸葛福民表示,在建立毕业生家校联动机制过程中,学校提供就业信息资源,举办各种规模的毕业生双选会,强化毕业生求职训练,举办模拟职场,提高毕业生求职机动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家长也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孩子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定位,选择好“出口”。双方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多措并举助推毕业生就业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该校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从落实大学生就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前不久,该校召开专题研究会,强调今后要多措并举,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实施贫困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加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推出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团体辅导;充分调动全校力量,为学生寻找、推荐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举办灵活便捷的专场招聘会;利用学校就业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网上招聘、政策发布,全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以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给毕业生家长发放这封信,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架起彼此沟通的桥梁,希望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就业资源和信息,也希望家长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诸葛福民说道。

年轻人就应该去拼搏

该校校长任廷琦表示,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学本领、长见识、增才干”比稳定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常吃苦、多经历、勤磨炼”比安逸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成长。年轻人要甘心在二、三线城市,在民营、三资企业,在基层就业、创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以此放飞梦想,博出精彩人生。

另外,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明智之举。一部分有理想、有胆识的毕业生应主动参与社会竞争,自己开辟一条择业新路——创业。为此,该校“U创空间”提供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力求使每一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一方面,学校落实好已有的税收优惠、帮助融资、提供场地等扶持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创业成功之后,开展持续跟踪指导和服务。该校自动化学院2017届毕业生王吉晓,在其他同学忙于找工作之际,注册成立了青岛贝安康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当起“小老板”。在山东科技大学,像王吉晓这样的创业者已不计其数。以锐克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微澜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思博特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锐毕业生创业企业,为毕业生呈现了一堂真切的“就业创业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