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 潍坊市未来4年将“招院引校”30所以上 兰陵县设立二百万元教学成果奖 “防霾教育进校园” 强化道路自信 筑牢思想阵地 让城乡教育差距小些再小些 “协作发展”共筑公平优质教育一片蓝天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笔谈】

强化道路自信 筑牢思想阵地

□ 山东建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杨赟

山东建筑大学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与学工系统学习会等活动,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思政工作责任,指导和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办学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四为”方向与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与《教育法》所确立的教育方针是根本一致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四为”方向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定会越走越宽。

 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组织建设

 “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党的基层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思路。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此,应加强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党员、服务社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支部,规范支部组织生活,激发高校党组织的“细胞”活力;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特别是教师党支部建设,使广大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

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干部保障。应拓展选拔视野,抓好干部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等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处级和科级干部调整,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以及推动干部培训规划和计划,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筑牢思想阵地 增强工作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见,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阵地至关重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讲好每次课,站好每道岗,自己真正“明道”、“信道”,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出一批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时代青年。

除了利用思政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外,我们注重营造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彰显民族性、特色化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位、营造育人氛围,形成了特色突出、风格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我们培育提升校园物质文化,推进“诸子百家进校园”工程,规划建设建筑文化景观带,建成了40多处文化景点,先贤雕像、历史文化建筑、铁路工业及建筑展示基地相继落户校园。依托历史文化建筑,建成建筑平移技术展馆、地图地契馆、山东民居馆、山东乡情馆等系列博物馆。在山东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博物馆群获批国有博物馆群,已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些文化设施,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素养提升等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就是抓好落实,争取把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