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将实施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 校车“体检” 让“公平教育”阳光普照每名学生 青岛:五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9万个改扩建园1029所 本报推出胶州农村教师班车“校校通”《关注》专版引热议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让“公平教育”阳光普照每名学生

□ 本报记者 胡乐彪 孙城 通讯员 张志鹏

枣庄市薛城区泰山路小学过去是一所在软硬件上都相对薄弱的学校。不过,自去年9月与区实验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后,翻修了教学楼、新建了塑胶跑道、配上了教学多媒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实现了教学管理和师资调配的“双统一”,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泰山路小学的改变,只是该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到结对帮扶、提升教师素质,再到关注特殊群体、保障公平教育,薛城区正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逼近”,努力让“公平教育”阳光照到每名学生身上。

 补短板,改善办学条件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办学条件较为薄弱。

 为补齐这个“短板”,薛城区以教育均衡县创建为抓手,坚持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近年来,该区先后投资1.17亿元,对44所学校进行改造,改建维修面积达7.8万平方米。仅2016年,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投入1.6亿元,实施均衡县创建。目前,53个校舍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内部配套工程也进展顺利,332间功能室、37.1万套实验仪器及音体美器材、1200余套多媒体设备等已全部到位,图书、师生用计算机正在供货,并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大投入换来大变化。如今,全区已基本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等化,教学环境更加优越,2.3万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设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短板”已经补齐。农村学校跟城里学校一样,实验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全部采用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网络化。

 扩总量,增加学位供给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进城入学成为刚性需求,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也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难题,该区投入2.3亿元,新建了枣庄八中东校、枣庄二十九中新校、薛城区南临城小学新校、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学位4200余个。

 现在,中心城区的城南、老城、新城三大教育片区,共有核心学校15所,在校生5.2万名,接近全区学生总数的65%

 自2015年以来,该区还大力实施大班额化解工程,计划投入12.05亿元,建设20所学校,新增学位2.6万个。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龙潭实验学校、北临城学校(初中部)、珠江路小学等11个项目已经开工,开工面积10.5万平方米。祁连山路小学、祁连山路中学也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到2017年底,所有项目学校完成后,薛城区的教育布局、城乡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兜底线,保障入学机会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薛城区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努力拓宽社会资助领域,扩大资助范围,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经费保障,提供均等的入学机会。薛城区分步启动了7个方面34项改革措施,先后对3所民办学校实施改制,让3000余名学生享受免费入学,全区优质公办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群体面临特殊困难,需要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薛城区将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就学问题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2013年以来,共资助学生3.69万人次,发放助学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等3136万元,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同时,坚持规范程序、热心服务,办理国家生源地贷款59323735万元,学生资助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更是职责所在。全区教育系统6000余名教职工将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前行。”薛城区教育局局长刘书龙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