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是“学校”还是“教校”? 《中职公约歌》唱响济南中职校园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服务县域经济 职教之声 威海市成立六个职业教育集团 我的职校“发展经” 这里的学生缘何受企业青睐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校长论坛】

我的职校“发展经”

□ 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卢杰

201595日,莱芜市莱城区整合了原综合高中、职业中专两所职校,新建了高标准的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成为全市仅有的一所公办中职学校,我接过了合校后第一任校长的担子。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但办学条件一流。如何办好新职校?如何为职校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和教师们在思考中发展,在发展中创业,念好中职学校的“发展经”。

第一,基础发展“夯基石”。作为职校校长,我深知办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德能双馨。因此,我们既要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又要全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新校建起了教学楼、公寓楼、餐厅和各类场馆,但还缺必备的实训场所。学校领导班子决定把基础发展放在第一位,建立了PLC控制实验室、数控加工中心、计算机中心、三电实验室等十几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完善机电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学前教育、护理等专业实训设备。如今,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大型实训车间即将竣工,将满足学校汽修、电气焊、机械加工等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将驶入快车道。

第二,内涵发展“壮筋骨”。职校建好了,关键是抓内涵。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以民主促发展、靠机制创公平”的思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制度建设),“两大杠杆”(作风建设和常规管理),“三大重点”(春季高考、技能大赛、规范化学校创建),统筹职校发展的规模、结构、师资、专业和内部精细化管理,带动学校管理乘上了高效发展的“电梯”。在我们的努力下,政府为学校引进、招聘专业教师16名;与英派斯集团、朗进科技等企业设立了“英派斯奖”、“朗进科技奖”;33名学生在全市技能大赛上创佳绩,建筑测量勇夺全市团体第一名;13名学生通过春季高考升入省重点本科院校,实现了办学“开门红”。

第三,合作发展“强优势”。我深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只要“升学有门路、就业有出路”,学生就乐意上中职,学校也不愁招生。我和班子成员着力在合作发展上下功夫,按照“校校合作,上下贯通;普职结合,左右衔接;校企联合,出入并轨”的办学思路,先后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合作组建“3+2”对口大专班,与中国海洋大学城轨交通学院联合设立“海大城轨交通班”。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青岛海信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北汽福田公司、鲁泰纺织公司、朗进科技公司等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办学协议。2016年,500余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进入联办企业实习工作。学生的月收入最高达5000元,平均月工资三四千元,学生家长很满意。去年,我校招生一改往年的冷清,异常火爆:新招生人数不但突破1000人,还有46名学生达到普高录取线。这46人放弃普高就读中职,看重的就是我校升学、就业的美好前景。

第四,品牌发展“高定位”。创办省级规范化学校、示范性职校是我们的核心追求,而打造品牌专业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我校依托核心企业、高等职业学校,走“校企联合、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集团发展道路,集中培育一批品牌专业,着力打造“前沿型”品牌专业。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被批准为第三批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获得专项资金200万元。同时,该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专项资金25万元。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获得“能工巧匠进校园”2个名额,每年获专项资金10万元。各专业项目建设的加强,为学校进一步落实“招得来,管得好,出得去”的办学思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搭建了宽广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