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塑胶运动场地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 图片新闻 五莲县抓好学校食堂管理让学生满意 临沭县实验小学设立家长接待室 山东教育社党总支中心组被评为全省先进中心组 我省14所职业院校成为国家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院校 青岛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潍坊市潍城区三项措施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让大学滋养城市

青岛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本报讯(记者 孙军)26,在参加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目前青岛已引进北大、清华、复旦、北航、西安交大和山大等29所著名高校落户。特别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20169月已正式启用,6个学院入驻,1007名新生在青岛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此外,英国剑桥大学围绕创新转化领域选择与山东大学合作,也定在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青岛本地的高校中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原“985工程”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211工程”高校)、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24所知名高校。而除了大力发展本地高校外,从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至今5年多时间,青岛已引进29所著名高校。目前,山东省内3所原“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已齐聚青岛。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初青岛更是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明确将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土地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到2020年,在青岛高等教育机构总数将由目前的24所增加至50所以上。

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告诉记者,一个地区高等院校的数量和水平,是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数。青岛是一个沿海开放国际化城市,须放开手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岛创建大学,形成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学群体,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挖掘高校内部的潜力,深化高校内部的改革,使大学群体以其教学和科研的强大优势,参与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行列。

近几年,青岛引进的部分著名高校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2012128获教育部批准。校区选址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校园分三期建设,20169月,一期完工,已正式开学上课;二期工程将于2020年完成,届时,校区可入住2.5万名学生、4000名教职工。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于201412月签约,2015年正式开始招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2016年签约,占地总面积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于2016929正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工奠基,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等,总面积达到2000亩。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于20161月正式注册成立并落户青岛李沧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20165月正式揭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于201612月签约。2016721,青岛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重点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共赢发展。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于2017120签约,将以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引,发挥西北工大特色学科优势,结合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开展海洋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科技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海洋等领域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载体,支撑青岛创新城市建设和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青岛校区从一开始就采取高起点的策略,而不是从零开始。”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表示,在山东大学发展的进程中,将努力把青岛校区建设成人才的摇篮、创新的乐土、文明的新城,把青岛校区定位于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以及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青岛即墨市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张军说,自2016年至今,青岛蓝谷已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6个,累计达到18个,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39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人、泰山学者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7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总人才的三分之一。可见,青岛市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高招”,对当地经济发展“聚智纳才”效果卓著。

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刘鹏照告诉记者,在支持“三中心一基地”打造的过程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了160万人。根据青岛《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该市将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给予引进高校资金、政策、人才、土地和校区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大全国少有,旨在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来青岛创办校区、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促进青岛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或许用不了多久,青岛就将名校云集,成为我国北方一大高教重镇。

据了解,高校的引进,对青岛经济、科研、教育等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一是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包括院士在内的大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团队来青开展教学、科研。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上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已正式招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已公布了招生简章,将于201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二是集聚一批高水平科技资源。一些高精尖项目在青岛创新孵化,为青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并逐渐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实现全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全市高等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新引进高校在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研发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和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为青岛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记者了解到,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青岛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与人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优质高校及人才的引进,将提升青岛教育、科研、人才格局,为青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创新型城市、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邓云锋告诉记者,大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流的城市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来支撑。大学于城市,不仅体现在智力人才输送、科研资源聚集、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而且对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明、迸发创新活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才强市”的桥头堡,是打造城市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更是推动青岛实现蓝色跨越的强大引擎。正是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超前布局,主动谋划,将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融合集聚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厚植发展优势。对于青岛来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恰逢其时。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描述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创新能力,“高校朋友圈”正在让青岛的国际化都市之梦照进现实。业内专家认为,通过引进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机构,优化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强化多方面政策扶持,未来青岛将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