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教育部党组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 省教育厅通知要求贯彻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意见印发 我省教育对口支援新疆兵团工作全面展开 莱芜市莱城区:绘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点线面” “两会进课堂” 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山东大学等5所山东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莱芜市莱城区:绘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点线面”

□ 本报通讯员 吴其林 记者 任甲斌

“俺孩子自制的灯笼真不孬,咱学校办的灯会真不赖!”今年元宵节期间,在地处农村的莱芜市莱城区陶镇小学,展示学生自制灯笼的灯会隆重举行。手工灯笼虽略显“土气”,但配上学生“手写体”的灯谜、诗句、对联、谚语,却也不失别致。“这样的灯会,我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通过这样的小活动、小载体、小展示,我们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该校副校长刘世国说。

 

如何引导学校有效实施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实现文化立校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该区走的是“选点、牵线、绘面”的路子,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做深做细,使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悄然落地。

文化立校选准“点”

以陈毅元帅命名的陈毅中学,以传统文化的“弘毅”思想精华为支点,构建起了以弘毅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程构建、课堂构建和评价体系建设“六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吐丝口小学则以“知行合一”思想为统领,构建了自主体验的课堂文化、丰实的体验课程文化、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德育文化,以文化创特色,以品牌求发展,夯实了立德树人的根基。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叶家庄小学紧扣“贤”字,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有道德品质的谦谦君子、儒雅少年,用“生本化课堂”引导学生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贤”人,“致贤文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

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文化立校是引领学发展的着眼点”,以“共建书香莱城、共享幸福教育”为统领,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由点切入,由点延伸,拓展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生长线”。像和庄中学自主研发了“和庄民间故事”、“青石关文化”课程,青石关齐长城文化研究、青石关及和庄民俗研究、蒲松龄文化研究、青石关战争文化研究、青石关文学与文化艺术研究5个子课题,青石关文化成为学校的亮点。苗山中学立足长勺文化的研究,着力建设中华鼓文化研究、兵器史研究、以少胜多战例的比较研究、课本剧编演、长勺古遗址的考察与研究等长勺文化课程群,带动农村中学的深度发展。

课题带动引出“线”

文化引领定好点,课题带动引出线。“我们在吟诵中触摸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真正感受到《诗经》的至善至美,真正领悟到‘思无邪’这仨字的内涵。”该区花园学校吟诵课题实验教师朱艳菊深有感触。花园学校积极践行“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校训,以吟诵课题研究将书香校园建设引向深入。学校成立了国学研究社,编写吟诵读本,老师和学生从划韵字、断平仄、标入声起步,一周一首,师生共进,畅享国学“营养餐”。

该区遵循“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效果即成果,反思即提升”的思路,将文化立校的办学“支点”细化为一个个行动课题,由点到线地研究、细化、推进。安仙小学确立了 以“莲文化”为引领的“智·雅”教育的研究,分层次、按主题建设校园文化、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开展“背莲诗、写莲文、作莲画”、“莲品质月”、“诵莲唱莲”、“莲子争卡”、“莲文化”特色班集体创建等系列主题实践,层层深入,以莲育人,编写的校本读物《长满故事的荷塘》获市社科联重点普及读物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也在全市推广。

课程建设绘成“面”

该区汶源学校通过“精读、博览、广诵”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短篇美文、长篇名著与国学经典。该校教师韩丽菊设立吟诵教学实验班,探索出“朗读—诵读—吟咏”开启课、“举一反三”迁移课、“循序渐进”练习课、“载歌载舞”展示课4种吟诵课型,实现课程研发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她说:“吟诵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生态园,我和学生怡然自得地享受天籁之音,传习雅言,传承文明。”

“读书伴我快乐成长,读书给我正能量,沐书香做达人……”莱城区“读书达人”书香少年评选活动近日举行。小选手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慷慨激昂的演讲、观点鲜明的辩论,集中展示了诵读成果。该区在引导学校搞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卓越课程建设,走出语文单科抓习字、抓读写的局限,实施全学科阅读、高效阅读工程,师生共读学科经典、共读整本书,共写学科日记,全力打造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读经典书、习个性文”为核心的“根基课程”体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