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人文素质与以文化人 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走进自然,感受春天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清窝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工作杂谈】

清窝

□ 临沂半程中学 邵长宇

如何教育孩子,怎样开展家庭教育?

我忽然想到了狐狸家族的一个现象——清窝。

狐狸是以家庭为单位栖息生活的,雄狐狸、雌狐狸和小狐狸组成一个家庭。这一点和人类的生活结构相似。老狐狸为了让小狐狸健康成长,从小就对小狐狸进行科学的教育——让它自主独立。老狐狸是认真负责的父母,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人”,掌握生存的本领,完成生息繁衍的家族使命。

狐狸有清窝的习惯。我认为清窝是一种残酷的家庭教育。狐爸狐妈在狐娃满一岁时便用暴力将其从窝巢驱赶出去,强迫它们离开家。一夜之间小狐狸由父母疼爱的宠儿变成无依无靠漂泊天涯的流浪儿,独自到大自然中摔打锻炼,适应生存环境。

我记得沈石溪笔下有这样一个家庭。

这天,一家四口,狐爸狐妈带着大公狐和小公狐外出觅食,突然窜出一条巨蜥,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狐爸和大公狐不幸丧命,狐妈的眼睛也被巨蜥的利爪抓瞎了。

可怜的瞎狐妈和小公狐相依为命,孤苦伶仃,艰难度日。狐妈经常衔着小公狐的尾巴,像盲人牵着竹竿一样,跟随小公狐外出,捡食人类抛弃的残渣剩饭,饥一顿饱一顿,落魄潦倒,母子俩瘦得皮包骨头。

到了清窝的时候,可怜的瞎狐妈依然绝情地把小公狐推了出去。小公狐恋恋不舍,经常带来仓鼠给狐妈吃。狐妈不依不饶,用牙和爪阻挡着不让它回家。一个非要进,一个非不让进,这是颇为典型的狐狸清窝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瞎狐妈驱赶小公狐出家等于自杀。一只双目失明的母狐,别说抓野兔了,连腐尸也找不到啊!

瞎狐妈拒食小公狐捕来的仓鼠,一次,两次……

为什么那么无情,那么残忍?

几天后,狐妈停止了呼吸,身体却始终堵在门口,直到饿死也没动小公狐送来的仓鼠。它用拒食的方式向小公狐表明态度:你必须出走,不能返回家。

一位动物学家对狐狸生态习性的研究揭示了它清窝的秘密:原来,作为一只小狐,如果在幼年跨向成年的转折关头没被清过窝,小公狐就没经历过被驱逐出家的苦痛,也就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没被清过窝的狐狸永远也长不大,永远是个废物。

我觉得今天的父母真的应该学学狐狸,学会像狐狸那样清窝,不让明天的孩子再流眼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清窝”式教育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一课。清窝是狐狸家族生存的本能法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一课。

其实,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清窝”的教育契机,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时机,让孩子养成独立的生存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格。这样的孩子才能经得起风雨的吹打。

“清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逼迫孩子形成习惯、养成品格、锻炼能力。狐亦然,人能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