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老师应具备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 办公会不要开在会议室里  别把责任都推给隔代教育  身教与言教 为从源头上把好幼师质量关点赞 校园要让学生留恋和怀念 衡水分校模式的背后 “抢跑”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校园要让学生留恋和怀念

□ 孟祥杰

据媒体报道,在时下春花烂漫的时节,“无锡最美校园”天一中学吸引了一大批“拍客”的目光。这儿不但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而且有春花、湖水、草药、农作物和锦鲤、山羊、野鸭、白天鹅。天一中学把课程“种”在了校园里,整个学校其实成了育人的一本书。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的论断,要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古往今来,一些教育论断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湮没,而是始终充盈着生命力。这是因为,这些论断契合了教育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先生的这些思想在时下更彰显了让学校成为“一本书”的生命力。

在天一中学,教师们依托丰富的环境资源研发生态课程,去践行“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去创设灵动、丰富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对于更多的学校来说,“生态校园”和“柔性教育”只是一种选项。学校从中得到的启示更应该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条件去呈现教育固有的“生态”与“柔性”。而这样的做法正是对陶行知先生的“学校即社会”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很多人称现今某些学校为“文明监狱”,不免让人深思。监狱是限制和束缚人的地方。在这样的学校里,尽管学生的身体没有被限制,但除了上课和考试,实在找不出多少释放心灵的乐趣。在四四方方的院墙和教室里,阻挡的不仅有本来可以延伸的视线,而且还有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和足以滋养心灵的景观资源。学子们在这样兴趣索然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体会到的恐怕是压抑和乏味。他们失去的不仅有本可以感受到的生命律动和足以养眼的愉悦,更有对于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这损失是不是太大了?

此时,我很欣赏这所学校校长的那段话:“学校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应当追求一些永恒的、有深度的东西,让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回忆学校生活时,仍然能感受到一种留恋,一种怀想,一种幸福和骄傲。”仔细想想,这些话揭示的不仅是学校教育应有的担当与责任,而且是教育本该处处彰显的目的和情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