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课堂教学存在的六个问题  树立规矩意识 构建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学校教育体系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管理纵横】

 树立规矩意识

□ 烟台市永铭中学 刘艳妮

教师从教都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工作纪律、工作要求。俗话说:“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正是因为把外在的制度转化为内在的要求,才形成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自觉。这种对制度的敬畏和遵从,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懂规矩或守规矩。

一位校长上任后,经常到班级听课,到学科组调研。他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学科组的管理很混乱。这位校长意识到,对学校领导干部及教师的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盲点,必须为干部、教师立规矩。经过研究,学校对教职工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学校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听评课,一学期听评课的节数不能少于50节。二是必须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上课要遵循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不能随心所欲;在教研组里不能做与研究教学、备课无关的事。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组织专门人员检查落实,兑现奖惩,抓好过程管理。规矩定下来后,全校教职工的工作作风随之改变,教育教学面貌为之一新。

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对教师来说是这样,对校长来说更是如此。干部怎样管理好、带好队伍,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呢?首先就要立规矩、守纪律。“打铁须得自身硬。”规矩不能仅仅是针对教师的,对学校的领导更应有些刚性制度、规范约束,强化校长的自律意识、规矩意识,从而以自身的清风正气赢得教师、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目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教师增强规矩意识,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制度规定,校长首先要有规矩意识,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破坏制度。有的校长缺少自我约束意识,经常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制度的约束之外,使规矩没有了分量,制度失去了刚性,结果使得学校的制度化管理越来越缺少说服力。

对校长来说,规矩意识不仅仅是一种觉悟,而且是一种管理素养。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迫切要求校长善于运用理论思维,树立起规矩意识。学校工作不讲规矩,管理就会失序。事事不守规则,科学管理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果只想当“手电筒”,用规矩“照”别人,而不“照”自己,最终就会凌驾于规矩之上。这样的校长,面对学校的一些问题,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要求教师。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中间用强化玻璃隔开。起初,鲨鱼不断冲撞那块透明的玻璃。尽管并不缺少食物,但它尝试突破玻璃去吞食美味。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最后,实验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不再越过去。这个故事有很多隐喻。而从树立规矩意识的角度看,它告诉我们,抵制诱惑只是开始有点难,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树立规矩意识,做事中规中矩,至少会让自己多一分坦然、自信,至少不会出现大的过错。这也是干成事的基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