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济南市历城区加大  心理咨询师培训力度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怎样的学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和规范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记者观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和规范

□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刘传彬

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我国中小学自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近20年来,尽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整体上看,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中小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悲剧也时有发生。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心理问题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人生发展,不可忽视。记者了解到,中小学生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人交往的心理缺陷。这种人际交往的心理缺陷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不善于甚至不屑与他人交往。不少中小学生觉得与父母关系比较差,缺乏亲情;有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一般;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小学生不能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班级里竟然没有好朋友。某初中学校刘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自闭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次,不少学生有厌学心理。刘老师告诉记者,很多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得已采用题海战术。有报道称,疲于被动地补习文化课是当前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因为极度厌学而产生“学习恐惧症”。第三,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刘老师认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情感脆弱、交际适应能力差几乎成为独生子女们的心理“通病”。第四,可怕的生活迷惘症。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学生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经常感觉“很累”,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高年级学生对生活和未来感到迷惘,随之产生的“交往焦虑”、“考试焦虑”、“敌对”等情绪和心理问题又很难在家庭和学校得到有效排解。刘老师说,个别中小学生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就是这一心理问题的极端表现。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原因何在?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原因何在?首先,家庭教育畸形化在中小学生心里投下大片阴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认为,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家长承担的责任比教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可以减少75%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俞国良分析认为,家长的不足主要存在于3方面:一是只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教育。二是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容易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80%的单亲家庭孩子有心理问题。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失位,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疏导不力。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考试分数,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形同虚设。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相当多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由生理卫生和德育教师担任的,还有一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由学校的非教学人员改行担任。他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少,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三是场所和设施不足。场所、设施、资金等是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现在却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四是理论研究和政策支持薄弱。记者与中小学教师座谈得知,当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五是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记者了解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繁杂,实验教材、自编教材、“枪手”教材,让人眼花缭乱。在讲授方法上,有些学校像讲授数学、语文课那样,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知识化。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安排随意,有的学校每周一节,有的双周一节,还有的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师的能力不定期授课。

第三,社会环境的“硬伤”,对中小学生脆弱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心理行为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游”、“网游”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中小学生脆弱的心理造成较大伤害。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自杀、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发生。

矫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学校要做哪些工作?

面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社会现实,刘老师指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矫治。记者在采访中强烈地感受到,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一把手课程”。他们说,只有学校领导认识到位,真正重视起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落地开花,取得实效。相当多的教师指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浅表层,大多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渗透、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跟踪反馈矫正系统、“悄悄话”信箱等形式,特别是有些学校和教师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将学生的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亟待加强和规范。记者注意到,现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两张桌子、一两台电脑,挂上个心理咨询室的牌子,就算开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关注。最为重要的是,当前中小学招聘补充教师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化课方面,引进具有专业特长、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刘老师还指出,学校不是象牙塔,不能关门办学,而是要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和疏导,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内外良好风尚。记者查阅资料得知,长春市宽城区在个别街区试点,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五老关爱团”,以一对一、一帮一的形式长期关注单亲孩子、留守儿童、贫困孩子、残疾孩子和问题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开发智力同等重要。只要学校和老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可以一生快乐的心灵钥匙。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