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部署宣传庆祝2017年教师节工作 我省出台县域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办法 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举行 图片新闻 我省开展职业院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工作 一看“四证”二看“两险”及“临时线路牌” 《山东省高校军事课程建设评价方案》印发 我省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项中再创佳绩 高密市创新发展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高中办学活力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业绩喜迎党的十九大】

高密市创新发展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高中办学活力

□ 本报记者 孙世杰 通讯员 张金 张剑威

今年,高密市的几所公办高中学校都有“大动作”:投资8亿多元的一中新校建成,将于秋季开学启用;投资6000万元的五中新楼群工地热火朝天;二中、三中改造提升工程也陆续启动。

“以这么大的魄力建设高中,在高密是空前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高中发展激励保障机制,分别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精准实施按生均经费拨款、设立高中教师校内绩效工资、设立高中发展专项资金,有效弥补了高中经费缺口,激发了高中办学活力。”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说。

高中实行按生均经费拨款

长期以来,在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中,普通高中一直是投入的“软肋”,缺少公共财政兜底和撑腰。

“近年来,高中收费项目不断缩减,先后取消班费、自行车看管费、电教教材费、取暖费等,加上取消择校费,全市高中每年减少收入近2000万元。这么大的收入缺口,缠住了高中发展的手脚。”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徐连勇向记者算了一笔“困难账”。

针对这个问题,高密市委、市政府提早谋划决策,把高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盘子。自2015年秋季开学起,实行高中按生均经费拨款,当年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700多万元。

“市财政按高中每生每年900元的标准将生均经费拨付到位。有了财政保障,才能办好学校。”陈余彬深有感触。

陈余彬曾在高密二中担任校长。高密二中是建校60多年的老校,校园设施落后。身为市人大代表的陈余彬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府先后投入2000万元,为高密二中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硬化道路,绿化校园,学校办学质量年年攀升。

高密市还加强对高中经费监管,创立分类管理机制,完善收支运行监督,把有限的经费用到了办学“刀刃”上,促进了高中健康发展和特色办学。像高密一中投入120多万元,组建机器人实验室,开展电脑机器人教学实验,学生团队先后4次夺取全国电脑机器人比赛冠军。高密三中投入160多万元,开展科技创新教育,200多名学生获国家专利。在潍坊市评出的5所五星级学校中,高密独占2所。

建立高中教师激励机制

“高中教师面临高考压力,任务重、工作量大,靠班时间长,工作非常辛苦。”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烈勇告诉记者。

前些年,高中学校结合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师工作量、岗位教学和绩效考核,每月给教师发放几百元数额不等的补助。后来,随着学校收入的减少,按照上级禁发补贴要求,补助金停发,因此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这个问题,高密市从2015年开始,提高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标准,每月达到700元。尽管分配到个人的数目不多,但体现了激励创优、教书育人导向。

在此基础上,高密市多次组织到外地考察高中教师待遇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经过深入论证,出台政策性文件,决定在符合上级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设立高中教师校内绩效工资。

“校内绩效工资的来源,一部分是高中非税收入,从学生住宿费、捐资助学、勤工俭学等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还有一部分,用文明单位奖金来补充。”孙烈勇说。

为了弥补资金不足问题,高密市采取政府注资、企业捐资、校友认捐等方式,设立“英才教育基金”,专户专用管理。目前,市政府注资200万元,吸引企业、社会各界捐资1000多万元,设立奖学金、奖教金,每年奖励高中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我们建立高中教师校内绩效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资金不断线,并按照增幅不超过工资10% 的比例,确保绩效工资随国拨工资增长同步调整。同时,落实工会福利费,通过教师体检、文体活动、困难救助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徐连勇说。

高密一中通过教代会,制定了校内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校长韩金洲告诉记者。

目前,高密市高中一线教师校内绩效工资人均每年达到1万元,高三教师达到1.5万元。

设立高中发展专项资金

实行生均经费拨款以后,高中办学有了可靠的资金基础。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高中发展经费依然很紧张。

“全市共有5所公办高中,由于建校时间长,部分校舍、设施老旧。生均经费拨款和学费收入仅能保运转,学校没有能力更新升级。”徐连勇坦言。

与此相对的是,群众让子女上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中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高密一中是全市高中龙头,处于老城区,发展空间不足。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在东部新城建设新校,整体搬迁高密一中。市政府把这项工程列入承诺办好的民生实事,启动了高密一中新建工程。新校建成后,又产生了新问题:占地600多亩的校园,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每年运转费用预算高达上千万元,这笔钱又怎么解决呢?

高中发展资金短板问题引起了高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杨建华带领教育、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个高中现场查看,听汇报、问建议,了解需求和问题,列出单子,摸清了底子。

“高中关系到千万孩子的前途命运,政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担负起办好高中的责任。”在随后举行的高中发展专项调研座谈会上,杨建华坚定地说。

2016年秋季,市政府出台新政策,设立高中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专列预算1100万元,由市财政全额投入。资金根据高中学校不同情况分配,用于学校更新教学设施和设备。

“设立高中发展专项资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下一步,我们要充分用好激励政策,推动高中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发展。同时,在高密一中新校开展混合股份制办学探索,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杜启强表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