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防溺水工作突出三个重点
本报讯(记者 张桂智)为切实做好汛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诸城市在加强防溺水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采取增强监护人监管责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责任书和包靠责任制等三项重点措施,确保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家校沟通,增强监护人监管责任。加强与家长、社区、村居的联系,将预防学生溺水的安全教育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村居。向所有家长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形式和途径,向所有学生家长通报国内一段时间以来曾发生的一些学生溺水情况,进一步明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告知家长务必承担起学生离开学校后的安全监管职责,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畅通的安全信息通道,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课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作息时间调整、节假日安排等情况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实行多方联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学校与有关部门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安全管理,做到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发现险情、隐患能够及时消除。全面排查县域内的水库、塘坝、河流等水域,实行镇街(园区)属地管理,在所有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对学校周边各类河库、池塘、溪流等水域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排,及时报告村居、社区或当地政府,并在校内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加强对汛期雨后河库塘坝、水坑沟渠、漫水桥等危险区域的巡逻检查,及时阻止学生靠近危险地带,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切实落实责任,完善安全责任书和包靠责任制。学校与每位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让每名学生写出《安全保证书》,与每位班主任签订《班级安全责任书》,并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全面开展自查。落实包靠水域、包靠学生制度,对每一处危险水域都明确了具体的包靠学校和包靠教师,对每一名学生都安排教师包靠,真正做到溺水安全教育无缝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