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搭建城乡教研“立交桥” 莱芜市钢城区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图片新闻 济宁市“四个强化”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五莲县建立贫困生全程追踪资助机制 简 讯 为语文学习开拓一片蓝天碧海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为语文学习开拓一片蓝天碧海

——记兰陵县鲁城初中文学社活动

□ 本报记者 胡怀旭 通讯员 刘传国

十年间,一所偏远的山区初中学校持之以恒地抓住学生文学素养提高不放松,通过建立健全机制措施推进文学社建设,在循序渐进中展示了学生的文学才华,引领学生走上追梦之路。这所学校就是兰陵县鲁城初级中学。

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以“凿壁偷光”的勤学精神闻名于世。兰陵县鲁城初级中学就坐落在匡衡故里——鲁城镇。走进鲁城初中,匡衡大道、匡衡文化广场、匡衡楼、匡衡班点缀其间,浓郁的匡衡地域文化气息迎面扑来。为提高学生素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校于200710月成立了以“立匡衡勤学大志,成天下慧贤良才”为宗旨的匡衡文学社,创办了校报《鲁中风采》、校刊《匡衡》。校长刘建华说,文学社的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质。他认为,校报、校刊是学校的一扇窗户,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学社社长刘传国老师介绍,文学社充分发挥校刊、校报的作用,每学期都举行讲座、校外采风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搭建读写平台。记者注意到,校刊《匡衡》每一页的下面都附有学生“一句心里话”。刘传国说,此栏目设置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在校刊上崭露头角。学校根据用稿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欲望。“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评为优秀作品,在校刊上发表并发布到校园网,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创作、投稿的热情被点燃!”苑清源同学高兴地说。

和多数学校一样,鲁城初中格外重视荣誉室建设,所不同的是,鲁城初中对学生文学方面的荣誉情有独钟。记者在该校文学社荣誉室看到,学生的各种荣誉及作品按照年度顺序摆放整齐,清晰记录着作者姓名、作品内容、发表(获奖)时间,证件等物品摆满了三间屋子。让记者感动的是,甚至连邮寄报刊的原始信封都被学校收集来,统一展示。“虽然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但学生们同样有着走出大山的渴望,有着读书、写作的追求与梦想。作为学校,我们有义务记录下他们成长的痕迹。要让榜样带动更多的学生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刘建华动情地说。

学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学社团建设,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让全校师生浸润在“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励志勤学氛围中。同时,他们还结合当前德育工作,把学校德育工作与匡衡文化建设巧妙连接,以各种活动促使传统文化精髓深入学生内心。先后编写了《匡衡》、《启慧》、《学思》等校本教材,在各年级循环使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奉献爱心传统美德,多名师生被评为省、市、县“最美孝德教师”和“孝星少年”。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情怀,教育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的根脉,教育需要追寻人性的本真。”刘建华说,回首十年路,匡衡文学社一路走来,为语文学习开拓了一片蓝天碧海,走出了一条励志、勤学、秉德、成才的成功育人之路。如今,文学社已成为兰陵教育亮丽的文化品牌,匡衡精神的辐射效应越发深远,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该校累计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生文学作品500余篇。“有梦想就要追逐,我将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该校临沂市国学小卫士写作比赛获奖者李硕同学对未来充满信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