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省教育厅安排部署2017年教师节庆祝工作 中央下达4.17亿元资金支持我省地方高校发展 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导意见》 “我是小小营业员” “不让任何一朵花在我手中枯萎” 济南市今年上半年新增15万多个学位 今年我省高考共录取考生58万余人 把小规模学校拉上一体发展的快车道 邹城:暑假让学生把20万册图书带回家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业绩喜迎党的十九大】

把小规模学校拉上一体发展的快车道

——临朐县多链条拉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本报记者 赵桂海

走进临朐县冶源镇豹伏岭小学,记者看到,在开山运石整出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练习“三步上篮”;操场北边的音乐教室里,学生们正随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新歌。嘹亮的童声合唱伴着教学楼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村儿童“快乐成长图”。

只有6个教学班、186名学生的豹伏岭小学,是临朐县西部山区的一所偏远学校,像这样的农村小学,临朐县共有60所。虽然这些学校都存在“学生数量少、留守儿童多、服务半径大”等共同特点,但每一所学校都办得标准规范、特色鲜明。在这些学校读书的学生们都享受着与城镇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一体建设,拉紧投入链条

2016年8月的一天,不知谁把刚刚建成的临朐县柳山镇辛山小学的一组照片发在了家长微信群中——熠熠生辉的红色教学楼、大理石铺就的硬化路面、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一幅幅惹眼的照片尽显这所山村小学的高标准设计和现代化气息。一段时间内,这组图片在家长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引发了一片点赞。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山岭薄地上,祖祖辈辈都希望孩子能够上好学、有出息。如今家门口建起了这么好的学校,我为孩子们感到高兴,更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点赞!”既是家长又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向才,说起建在村口的新学校充满了由衷的赞叹。正如这位家长所说,在临朐县,像辛山小学这样的小规模学校之所以不曾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首先得益于这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地生根。

拥有90万人口的临朐县,虽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这里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浓厚的崇文重教之风,奠定了历届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民意基础——“城镇建设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会议优先研究教育、财政预算优先保证教育”已成为县、镇两级政府多年来的惯例。尤其是“以县为主”办学体制改革以来,在大多数地区都把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归到县级政府的时候,临朐县却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形成了“以县为主导、以镇街为主体、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教育投入新机制,把学校建设纳入对镇街政府社会事业发展绩效考评,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每一所边边角角的小规模学校都同城镇学校一样备受重视。

据临朐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张惠玉介绍,2012年以来,县财政投入8.89亿元,镇财政投入6.32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社会捐助0.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63.86万平方米。同时投入1.5亿元完成了所有中小学的标准化食堂改造、百兆网络校校通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为78所小学配备了201辆校车,为77所学校安装了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并于2014年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2016年5月,临朐县委、县政府又按照“一次性研究规划、一套机制保障实施、一把手推动落实”的原则,制定实施了《临朐县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规划》,规划在三年内完成投资7.04亿元,高标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1所,新增校舍面积34.57万平方米,到2018年全面实现中小学、幼儿园的高位均衡发展。

一体调配,拉紧师资链条

记者走进临朐县五井镇九杰小学的四年级课堂,只见年轻的英语教师辛素凤正在指导学生们表演英语课本剧,流利的口语表达、幽默的动作表演,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在临朐县冶源镇二郎庙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十几名学生正围坐在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刘海宁周围安静地学习素描;而在地处临朐县最南端的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具有“教改先锋”美誉的刘伟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练习“生活化写作”……如果不是一直辗转于山岭沟壑中,记者很难相信这些课堂都在地处偏远的山村学校或教学点。

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是偏远农村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以山区为主、办学单位更为零散的临朐县,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为使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临朐县教育局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据临朐县教育局政工科负责人介绍,早在2007年,该县就制定实施了“千名新教师引进计划”,以每年200名左右的数量先于周边县(市、区)招聘新教师。截至今年,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1721名,年轻教师占全县教师总数的24%。为破解教师总数超编而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矛盾,县编办还专门针对偏远小学和教学点增加了农村教师机动编制197个。

教师引进来,还须用得好。对于偏远农村学校,年轻人不愿去,去了也留不住,是当前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问题,临朐县冶源镇针对分散于偏远山区的8所小学和教学点,率先从生活安排、交通补助、业绩考核、评先树优等方面开出相关待遇,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从全镇681名教师中招募了“走教”志愿教师47名,尝试由“坐教”变“走教”,由学校人变区域人、系统人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如该镇冶北小学的美术教师吕晓慧,除了上好本校的美术课外,每周要拿出两天时间分别到该镇石河店小学和二郎庙小学上美术课。

这一举措有效盘活了镇域教师资源,让年轻的专业教师不必偏安一隅,基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目前,“走教”经验已在临朐县成功推广,全县共有278名青年教师加入镇域“走教”的行列,有效解决了56所偏远小学和教学点的音、体、美及计算机、英语等学科专业师资缺额问题。

除了“走教”,临朐县每年都安排120名教师开展城乡交流活动。交流教师在按职责上好课的同时,或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偏远学校并发扬光大,或边工作边学习,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充电蓄能。如此,临朐的教师队伍在一体化管理中如一潭活水,浇灌着偏远的农村学校,滋润着山里孩子们淳朴的心田。

一体考评,拉紧管理链条

去年3月15日,一个特别的现场会在临朐县东城双语学校程台分校召开。全县12个镇街的教管办主任和部分校长齐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教学点,学习东城街道“总分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总结研讨促进镇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策略。

程台小学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一个教学点,只有4个教学班,学生不足百名。过去独立经营时,由于基础设施老旧,师资力量薄弱,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往10多公里外的城区学校。为尽快补齐短板、解决问题,东城街道从2015年开始尝试“总分拖挂式”学区制办学模式,把全街道分为3个学区,每个学区的中心学校就近拖挂1~2处教学点为分校,一体配备教学设施、调配师资、管理考核。程台小学便随着这一办学模式成了东城双语学校的分校。

据程台小学负责人崔兆平介绍,他们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质量分析等方面都与总校同等。因为占班额小的优势,现在各学科的平均成绩已经领先于总校,许多转出去上学的学生都陆续回来了。

程台小学的变化是临朐县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为让每一所农村学校和教学点都达到“小而美”、“小而优”的办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均衡”,临朐县先后在总分校、联盟校、结对帮扶校、共同体学校等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农村小学办学水平,促进镇域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督导评估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我们对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抓规范、抓底线。通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从安全、课程、课堂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每一所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都规范运行。另一个层面是抓内涵、抓特色。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在特色课程开发、特色活动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自身亮点,进而在全县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优”的发展局面。”临朐县教育局局长王学鹏说起教育均衡发展策略,路径清晰,目标明确。

一体化改善办学条件、一体化搭配师资、一体化考评管理,三根链条,三位一体,将每一所学校和教学点都拉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临朐教育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12年以来,在每年一度的潍坊市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临朐的教育综合实力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以来的4届高中毕业生,本科升学率接近70%。育人成果的精彩呈现让临朐这个山区小县声名远播,每年都吸引大批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前来探寻“教育秘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