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评语“全优点”要不得
“小伟,你是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班级因你而精彩!”“涵涵,你是一个聪明乖巧、温柔善良的女孩,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加油,老师看好你!”……全是优点的期末评语成了当下的流行风。这样的评语,学生欢迎,家长高兴,可谓皆大欢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断转变,赏识教育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学生的头脑。教师们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发现学生的优点,甚至夸大学生的优点。“全优点”评语便是这种大环境催生出来的新生事物。诚然,“全优点”评语肯定了学生的长处,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可是,作为从教十多年的班主任,我个人认为“全优点”评语弊大于利,是教育的偏颇与极端,着实让人忧心忡忡。
一是容易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学生看到满是优点的评语,自然会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家长看到满是优点的孩子的评论,自然会大加称赞甚至奖励。只指出学生的优点,并非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孩子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必然心浮气躁。这无疑会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
二是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意见。学生听惯了表扬、肯定的话语,自我感觉良好,养成了只能听表扬话的坏习惯,一旦听到批评意见,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浮躁自满、听不得批评意见的人,显然与我们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每每读完全优评语,笔者总感到意犹未尽、如鲠在喉。光说优点的评语不仅不全面、不客观,也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它不利于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进步和不足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与成长,而指出缺点和不足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空间。
四是学生缺乏努力的方向。在以正面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善意地、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应该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课程。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更是优点、缺点并存。面对满是优点的评语,学生满足现状,对于自身缺点没有清醒的认识,就没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自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教师应不断巧妙地指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改掉的缺点,学生就会有努力的方向、进步的空间、进步的动力。
评语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引导,也是一种教育契机。评语应该对学生客观真实地作出评价,应该实事求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全优点”评语是过分夸大赏识教育而忽视批评教育的误区。只有教师适当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才能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当评语只写优点而不写缺点时,评语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作用会大打折扣,评语的教育功能也会因此而丧失。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