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促进城乡教育同频共振 暑假,我与大自然有个约会 莒县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举办校本课程自主选课活动 菏泽市牡丹区40名教师讲述师德故事 滕州市给高校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 在校园中播撒戏曲文化的种子  扎根特教园地的劲松 莱芜市莱城区消除大班额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促进城乡教育同频共振

——兰陵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许磊

走在兰陵县的农村,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那些立于砖瓦平房之间的美丽校园。现在,兰陵农村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由于诸多历史因素,兰陵县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牛鼻子”,实现了城乡教育同频共振。

真重视,担起均衡教育之责

“教育是民生事业,是民心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人成才,是全县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兰陵县委书记郑连胜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番话,道出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教育,该县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来抓,坚持“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等文件13份,召开各类调度会议160余次。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先树优、教干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督委办根据工程节点进行实地考核,及时向县各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通报。严格、公正的考核,公开、透明的通报给各乡镇带来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变成了各乡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内在动力,在全县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13~2016年,该县年度教育总投入分别达到7.7亿元、8.4亿元、10.9亿元和11.76亿元,分别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4.4%、24.7%、28.2%、26.76%,为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大投入,夯实均衡教育之基

漂亮的校舍、宽敞的教室、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墙、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崭新的文体设施和琅琅的读书声……这一切在兰陵县大仲村镇寨子小学构成了一幅和谐亮丽的画面。

寨子小学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公办农村小学教学点。学校占地面积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15平方米,绿化面积38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2.7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0.7平方米。“原先,教学条件太苦了,只有20间破旧的瓦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纷纷要求调离,学生一年比一年少。现在,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里学校有的,我们学校也都有,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学校差。多亏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要不然,这学校就荒废了!”该校校长邢爱江高兴地说。

其实,在兰陵县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创建中,寨子小学只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为把全县农村学校建设得与城区学校一样美,该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举措,许多乡镇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来支持教育。

兰陵县校安办主任门圣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该县累计投资20亿元,实施了校安工程、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城区学校新建工程,全部消除了学校危房和不安全校舍,全县公办学校校舍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达标验收,对照10项办学条件标准化指标,该县累计投资2.2亿元,重点实施了275所学校的运动场地建设改造和实验、图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设施的配备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所有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和95%以上的学区小学(教学点)实现操场塑胶草皮化,校园的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将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学校建设、城镇义务教育扩容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计划等重点项目,与实施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有效衔接,统筹推进,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提升了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为加快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按照省、市部署要求,该县出台了《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2015—2017年)》,规划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35所(新建12所、改扩建23所),总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6.6亿元。目前,有33所学校已开工建设,有28所学校已竣工,有6所学校已投入使用。所有项目完工后,将新增中小学学位3.36万个。同时,着眼于新城镇化建设长远规划,该县认真谋划编制了2018~2020年消除大班额学校建设项目,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消除大班额问题。

“现在,村里的学校办好了,在这里上学离家近,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学。以前,孩子在镇上读书,一天必须接送四趟,家长没办法干农活不说,长期跑来跑去还不安全。我想在镇上租个房子,照看孩子读书,但经济上负担不起。”该县大仲村镇一位刚把孩子转学回来的家长告诉记者。

强师资,构筑均衡教育之本

“我们家长最看重的是教育质量。”兰陵县下村乡中心小学学生家长黄云芳坦言,当初千方百计让儿子进县城就读,为的就是选个好学校,接受优质教育。现在,黄云芳却把儿子转回了家门口的下村乡中心小学上学。促使黄云芳改变初衷的,是该县力度空前的教师补充计划,带动每个学校教学水平整体提升。自2012年以来,该县启动实施了两轮“千名教师补充计划”,2012~2016年,共招聘新教师1894名,其中公开引进具备教师资格的硕士研究生91名,调入外地在编在职教师35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民办学校原公办教师中招聘121名,有效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同时,该县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广大农村学校引来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