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增量还需精教深解提质 德国人对历史的警惕 大脑为什么长成两半 平阴洪范池 居里夫人:面对嘲笑和侮辱 发课本

第4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4

发课本

□ 韩浩月

小时候,每每假期结束,能让人对学校产生一点盼望的就是发课本了,开学那天背着空书包去,然后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回家,心里带着莫名的喜悦。

通常这个时候,班主任是在教务处忙碌着的,他们要先领回各自班级的课本。往往在同学们盼望着盼望着的时候,班主任就会出现在门前,只见他用脚踢开门,先斜着身体进来一只肩膀,然后是整个背部进来,转过身的时候,就能看见他怀里抱着一摞高高的新书啦。

这时候,每个学生都瞬间安静下来,等待班主任简单讲完几句话开始发书。书是竖着一排排发下来的,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率先拿到书的同学会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即将拿到书的同学则会伸长了脖子等待,坐在后面的同学可就苦了,因为这意味着要到最后一刻才能拿到书。

我就是坐在后面的同学之一。除了要承受等待的煎熬之外,还要冒着无书可领的风险。真的有一次,发到最后,老师发现书缺了几本,于是便跟后面没领到书的同学说,那谁,你先凑合和同桌用一本吧,等新书补充到了就给你……虽然那本迟到的新书终归会拿在手上,但在缺书的那些天里,心里总是会有些失落。

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各科作业本……书是分门别类发的,有时候班主任会跑好几趟,有时候则会点名,那谁,那谁和谁,走,跟我去教务处搬书。被点到名的同学很兴奋,挺直腰板骄傲地跟班主任去了,回来后,顺便还能得到发书的权力,那是多么美妙的一刻,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也能为同学们发一次书,可惜一直没得到这个机会。

发书的过程是短暂的,这意味着幸福的时刻也是短暂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想尽量拉长这个时刻,大家兴奋地窃窃私语,虽然每个人手里领到的书都一样,但还是忍不住互相交换欣赏一下。有的同学事先把书皮带来了,就急不可耐地给书穿上“新衣裳”。那时候书皮也是一件“奢侈品”,许多同学是没有零花钱买书皮的,要把书背回家,等家长找出此前就攒好了的报纸,挑出较新的几张,稍微裁剪一下当书皮。

我从来没有用过华丽的塑料书皮,用的一直都是报纸改装的书皮。被报纸包裹的新书太美了,方方正正、整整齐齐,书摞在一起差不多一尺高,远看近看都赏心悦目,像件艺术品,散发着特别的气质。可惜的是,报纸做的书皮不禁用,差不多一周或半个月就烂了,刚好对新书的新鲜感也过了,于是便一把扯掉扔了。

为什么过去时代孩子们那么喜欢新书?可能是那时候物质太匮乏了,孩子们一年到头,除了春节能领到几毛压岁钱外,新书是唯一能收到的礼物。是的,我们是把新书当礼物来看待的。回想一下,班主任发书的过程,充满了某种仪式感,多么像是发礼物。这种特殊的“礼物”,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童年的精神空洞,让孩子们感觉到了难得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们,永远不缺礼物,不知道他们在领新书时会是什么心情。很希望他们在等待老师推开教室门的时候,眼神能够闪闪发光,能够知道,比起父母亲戚逢年过节送的五花八门的物品,课本才是真正应该满怀喜悦接纳的礼物。

(摘自2017年9月15日《大众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