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单腿跳跃在讲台上的“生命舞者” 不妨先讲一讲“大洲和大洋” 教师必须有恰当的惩戒权 积极预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 转变思维,创新设置中学历史作业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教学反思】

不妨先讲一讲“大洲和大洋”

□ 威海市第九中学 侯美静

我是一名教师,今年教初一的地理。开学前一天,我和同事通电话,同事告诉我:“你不要觉得初一的学生好教。他们太小,理解能力跟不上,难着呢!”

我知道,每年开学初的第一个月,学生要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适应新的课程;一个月后,一切都适应了,地理的“经纬网”和“地球的运动”等章节刚好讲完。教师讲完后,学生却一脸茫然。知识的难度太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几乎没有,所以第一章越是接近尾声,学生理解地理的难度就越大。很多学生学过这一章后对地理越发不懂、不会,还增加了几分畏惧。这说明,地理太难学了。

那天,我与今年升入初二的儿子聊了几句。儿子说:“对刚上初一的学生而言,‘经纬网’部分确实很难,所以很多人不会。但是,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大洲、大洋’部分的知识,应该有80%的人能说出来。”

第二天是开学第一天。早晨,我与儿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电视里播着早间新闻。新闻中说,今年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内容有所改动,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汉字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先学习简单的汉字,然后学拼音。我随口说了一句:“先认字,再学拼音,调整了顺序。”没想到,儿子马上接过我的话茬,说:“妈妈,你的地理课也可以调整顺序,先讲‘大洲、大洋’部分。这部分知识简单。当学生对地理有了认识,觉得不难,这时候,你再讲‘经纬网’。怎么样?”我还没时间仔细思考,因此只能机械地回答:“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呀!”儿子说:“可以从你这里试一试嘛!”

孩子说得好像有道理。我想:教师为何非得将学生都置于学习地理的对立面呢?何不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试一试呢?

到了单位以后,我和同事讨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改动问题。最初,我们发出了共同的疑问:“为什么要改动呢?学习拼音不就是为了认识字吗?字都认识了,还要学拼音干啥?”但再聊得深入一点,我们感觉也有道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学生有需求的时候去学习、去使用拼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聊天中会有很多新的观点出现:那些简单的字都是形象的,小学生看着字形来认字,是不是也不难?比如“口”、“雨”等字,极为形象,学生很容易联想和记忆。而拼音,就是一些难以分辨的字母,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太抽象,摸不着、搞不懂,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一位同事说,今年初三的第一节物理课,他没有按照课本的内容讲,而是将实验器材和用具都搬到教室里,让学生用眼看一看,动手试一试,研究、探讨一下。最后,学生明白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既形象又具体。

接着,我联想到地理教材。如果我先和学生一起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学生就会感觉简单、容易。关键是,这些知识看得见,学生早已了解。

最后,我联想到各科的教材体系:它们都要求学生先打好基础,从基础的理论开始,按照知识的逻辑性来编排顺序,但真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认知水平等;都是学科专家在本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但对刚接触本学科的学生来说,具体、形象似乎更重要。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