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手绘《喜迎十九大》 校园短波 广开会话渠道引导学生交际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妙笔生花 我给学生一块“糖”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教育故事】

我给学生一块“糖”

□ 许钰

新学期开始,我继续跟班,学生却是打乱后重新组合的。在紧张的抓阄环节结束后,教师们拿到了名单,都急切地向原来的跟班教师打探学生的情况。一位教师看到我班的学生名单上有王磊的名字,就说:“这个学生不仅笨,还是个滑头。他的妈妈不讲理,去年还跟我吵过架。你可不要管他。”

在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我犹豫了:学生们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为何一开始就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呢?为何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呢?上第一节课时,学生好奇地看着我,眼睛里满是新鲜。这是好的开端。我告诉学生:“你们在我眼里是平等的,我不知道谁的成绩好,也不知道你们各自的长处、特点。大家的过去就像一张白纸。今天,我们把它翻过去,打开新的一页。现在,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定要展示各自的优点,让我从你工整的作业上认识你,从你响亮的回答声中认识你,从你标准的行礼姿势中认识你……”听了我的话,学生们马上挺直了腰板,目光里充满了惊喜。在之后的一个星期,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同时,我也逐渐地认识了他们。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王磊虽然在学习上不很积极,但也没有出现不好的苗头。于是,我不由得心中暗喜。但是,好景不长。一周后的一天,我批改他的家庭作业,只见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乱极了。我很生气,当即罚他重写。第二天,王磊主动把作业交给我。我检查后问他:“前面写得很认真,后面为什么又潦草了呢?”他低下头,说:“后来到了我喜欢的动画片的播放时间,我就看着电视写作业。”我刚想发火,脑海中突然出现了陶行知老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心想:既然批评、惩罚的作用不大,我为何不送他一块“糖”,试一试效果如何?于是,我微笑着对王磊说:“你按时把作业交给我,这是我要表扬你的第一点。” 王磊听后感到诧异,抬头看了我一眼,又迅速低下了头。我指着前面的作业说:“看,你认真起来也能把字写得很漂亮!这是我要表扬你的第二点。”看着作业本,王磊的脸红了,头更低了。我接着说:“你很诚实,能够对老师说真话,说明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是我要表扬你的第三点。”说完这句话,我马上打开投影仪,特意选了规范的两道题并展示出来。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两道题出自王磊之手。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发出一声惊叹。紧接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了座位上,他的腰板挺直,坐得端端正正。那一天,王磊积极举手发言,声音洪亮,博得了一阵阵掌声。一位原来和王磊同班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老师,王磊原来不举手发言。过去,老师提问他,他的声音像蚊子哼哼似的。现在,他的进步太大了!”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从那以后,王磊在每节数学课上都积极发言,每天都认真地完成作业。有一天下课后,我拿着教本回办公室,王磊跑到我的跟前,笑着说:“许老师,谢谢你!”我不解地问:“谢我什么呀?”他摸着脑袋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想谢谢你。”说完就跑开了。

老师的偶然做法使王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老师的一次鼓励换来了他真诚的感谢。此时,我的内心是欣慰的,更是惭愧的:班上像这样的同学何止一人?当他们屡屡犯错时,为师者可曾耐着性子对待他们?可曾考虑过他们的需求?可曾想过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王磊的变化让我感慨颇多。教师只要给学生一块“糖”,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就能暖化和滋润他们的心灵,为其拂去灰尘,让他们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