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目送:微笑着落泪 滋养心灵的文化探寻 因为迷茫,所以青春 教师书架 好书贵在真实和创新 郭保林散文:情、理、美三维的艺术精品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苑】

郭保林散文:情、理、美三维的艺术精品

□ 李波兴

郭保林是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他的33部著作。其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阅读大西北》、《千古墨客》、《郭保林经典散文》等,长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及小说集《高原雪魂——孔繁森》、《塔克拉玛干:红黄黑》、《谔谔国士傅斯年》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郭保林的散文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和评论家的喜爱,《我寄情思与明月》、《祝福拉萨》、《戈壁有我》、《我在草原追赶落日》、《奔向大海》、《李白:孤独的月光》、《月光与泉水的奏鸣》等散文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选入小学、中学、职业高中、中等师范、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以及盲文中学语文课本和教材;还有多篇散文被全国多省市列为中考、高考模拟试题和初高中语文教辅、中学生读物。最近,作家出版社同时出版了他的散文集《线装的西域》和《青春这么美,永远不告别——郭保林散文精选》,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郭保林散文学生读本》。《线装的西域》一书以古丝绸之路的源头长安为出发点,带领读者遍览丝绸之路上的诸多驿站,阅读人文地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将散佚的断章残简装订成新的史册,开掘山水间的历史意蕴,诠释文明的兴衰,感叹丝路文化的辉煌,对中学生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了解西域风土人情极有帮助。另外两部“精选”和“读本”更具针对性,是专为初高中学生遴选的精品、经典之作,每篇作品后面附有专家和特级教师的精辟赏析和阅读提示,对学生增强语文修养、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郭保林的散文艺术视野开阔、艺术视点高、艺术开掘深。他的创作题材极其广泛,有故乡系列、爱情系列、森林系列、沂蒙山系列、江南系列、大海系列、草原系列、西部系列、长江系列、古代文人情感系列和古代文化名城系列等。

郭保林博览群书,行程何止万里,纳千山万水于笔端,集天地乾坤之灵气于心灵。他不是用笔来写,而是用心灵乃至生命进行创作。他十几次走进大西北,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喜马拉雅山麓、雅鲁藏布江、天山南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留下了他匆匆的脚步。他说:“戈壁、大漠、冰川、圣湖、草原、林莽这些巨大的符号,都震撼过我的心灵。”“只有这大空间、大境界,才能容得下我一颗骚动的灵魂,铺得开我成吨成吨的情感。”他不仅阅读大西北,而且走遍江南,沿着长江采风,博大的世界、缤纷多彩的生活、秀丽的山川风貌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精神空间,使其写出了大量以江南为题材的散文。郭保林是人文主义散文家,也有学者的风范。他的散文既有“飞扬跋扈、恣肆汪洋”之雄势,大气磅礴,纵横天地,又有细腻婉约、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之轻灵和诗意。正如陈荒煤老人所言:“保林的散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能在祖国大地上自由驰骋、奔腾,把祖国的江河、大海、森林、高山、平原、乡村沐浴在朝阳与黄昏、春色与秋光中,用浓郁的感情、自由奔放的诗的语言描绘得那样美,打开人们的心扉,激发人们去玩味、思考,让自己的心灵在祖国大地上自由翱翔!”

郭保林富有诗人气质,文采绚丽,语言极其优美。他的语言浸透了情感的潜流,颇具诗意美。他注意语句的锤炼,常在叙述描写中提炼出新颖而深刻的奇言警句,给人启迪。他的语言节奏感强,长短句、排比句交替出现,整散结合,韵律和谐,雄浑中含有细微,豪放中不减婉约,给读者多维的审美享受。孙犁说:“郭保林的语言文字很好,想象力也很丰富,且著作宏富,足见其创作上的努力。”鲍昌高度评价他:“郭保林散文铺陈画卷,着色浓烈。”“势壮雄强,枪笔俱匀,颇有宋代范宽的画风。”冯牧先生对此谈得更深刻:“他追求一种苍茫浩渺的历史感,豪放、激越、高昂乃至悲壮。”郭风、林非、李若冰、孙绍振、张炜、王充闾等近两百位著名作家、教授、评论家和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写了大量评论、赏析文章,称赞他是“当代散文大家”、“中国独具风格的抒情散文家”,他的文化大散文被誉为“诗人作家的文化大散文”。《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的编者按总结得好:“郭保林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感激越,气魄恢宏,色彩明丽,想象飞腾,意境深远,风格沉雄。”他“谱写的是一部庄严壮阔的时代史诗,抒写的是一首首生命的浩歌和一部生命启示录”。

散文创作应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折射,是心灵乃至灵魂的歌唱。

郭保林独树一帜,笔墨纵横,思想笃厚,情感强烈,行交自如,海阔天空,语言多姿,风格多元,手法多变,清新鲜活,并以史诗般的格局增强与扩展散文的厚度和广度。他的确是一位“内外兼修的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绝对是情、理、美三维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成就已载入《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国散文通史》等多部文学史著。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