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以爱为名”的粗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 低龄儿童“小眼镜”增多 专家呼吁合理用眼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楼 美国:大多数教师无法决定自身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职业教育对贫困女童帮扶有显著的成效 黑龙江: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可以兼职兼薪 武汉出台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 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8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8
【观点透视】

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 刘博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年来,教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德修身,以德化人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时代高度,凝聚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才能始终引领筑梦脚步坚定前行。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立德树人,是夯实伟大复兴的强国之基。

循着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处处能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深情——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和大学生们一起迎“五四”,和老师们一起庆“教师节”,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是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听学生朗诵《沁园春•长沙》,与哲学家汤一介促膝长谈,座谈时指出,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儿童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说:“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年初,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重任落到了每个教育者、每个孩子的肩头。

一本教科书,从文章到插图,都是几代人心头的记忆。

9月1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新生走入新校园时发现,今年的“新书”格外“新”,他们迎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而“部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最多的,是青年学生群体;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则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

在写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在给留德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海外学子“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

创新为要,责任为先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写道。

时移世易。但21世纪的竞争,不变的依旧是人才竞争。面向未来的人才要用责任意识去砥砺民族复兴的重托,用创新精神去推动民族奋进的巨轮。

在今天中国上百座城市的街头,一种耀眼的“小黄车”常常会映入眼帘,你只需根据车后的编号,用微信获取密码后就能开锁,骑行1次1元。

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解决了困扰大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单车出现以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也悄然改变了自行车制造业的生存状态。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小黄车”的创始团队正是2016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季军。从小径变成大路,照亮前路的,是这群“90后”澎湃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如今,这条路不再寂寞。一些名校毕业生放着国企、BAT[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的缩写]不去,从一碗米粉、一个肉夹馍开始创业……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90后”大学生点赞:“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这群“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出生在国家经济起飞、社会重视教育的年代,成长中又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从“追赶”西方到“平视”西方的时代。他们令人羡慕,又被“寄予厚望”。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自信、更多元的人生追求,也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也应该具有更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大国心态。

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享受着赞美,也肩负国家民族的重托。创新精神成了这一代青年人身上最鲜明的特征。

(摘自2017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