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紧急部署开展幼儿园专项督查 “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举行 “艺术进校园”走进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省教育厅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专题报告会 加快教育现代化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齐鲁名师赴新疆喀什送教讲学 潍坊对中小学教师使用互联网群组作出规范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加快教育现代化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青岛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邓云锋

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高度评价过去五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点出了打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的时代主题。

乘着十九大强劲东风,青岛市将着眼全国教育、立足本市实际,主动发力、积极作为,努力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加快建成教育强市,为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岛方案”。

着力“学有优教”,在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上主动发力,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二孩政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适龄人口急剧增加,要从学校规划建设上入手,坚持建设、改革并重,充分满足适龄儿童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

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工程。到2020年,城乡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并确保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幼儿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让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惠及更多幼儿。

实施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工程。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经费等资源统筹机制,实行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款、学校建设、教育装备、教师队伍配置、教师收入标准“五个统一”,推动义务教育由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

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打造4~6所全国领先的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更全面、更好的教育。

着力“人人成才”,在办优质适合教育上主动发力,切实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要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以良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真正为学生提供优质、适合的教育。

推动课程实施有选择。突出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加快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普职融通改革和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志愿者服务、研学旅行等工作,在保证对公民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成才路径,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推动教育体系终身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这是党和政府的报告第一次提出网络教育,充分说明了中央对网络教育、全民学习的重视。要积极研究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发展趋势和需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推出新举措,推动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推动教育教学有良师。贯彻落实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乡村教师和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教师个性化培训和教师退出机制等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优化教师选聘和流动机制,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规范教师队伍管理,让校长和教师队伍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要求,为教师强教、人才强教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教育强市”,在提升支撑引领能力上主动发力,切实解决教育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问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明确了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青岛教育要立足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全国、全省重大战略实施,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着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要适应动能转换、产业升级需要,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学校、专业布局和产教融合机制,集中培育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优势专业,支持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推广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模式,探索形成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着力增强高等教育实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城市而言,大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创新能力。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尤其要重视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布局、多元化发展,让高校在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乃至国家战略实施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着力培育教育特色优势。实施国际化驱动战略,抓住青岛与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的有利契机,以优质资源“请进来”为重点,依托友好城市等平台,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引进一批国际优秀课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教师访学、学生游学机制,打造“留学青岛”品牌,把青岛建成区域性教育国际化先行区。

着力实施信息化支撑战略。按照建设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的目标,加快实施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工程、教育资源汇聚共享工程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工程,形成有效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发挥信息技术在建设教育现代化城市中的引领作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