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这里“创新”花正开 青岛九中新建校区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日照打好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 乐陵:留守儿童周末去“协作互助组” “转盘考考你” 平邑成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工作坊 简 讯 临沂实验中学:用音乐奏出城市留守儿童暖心音符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临沂实验中学:用音乐奏出城市留守儿童暖心音符

□ 本报记者 刘金松 通讯员 刘娟 钮兴翠

“校长,救救我家孩子吧!我孙子很叛逆,不听话,不肯上学,他的父母到深圳工作去了,我们老两口没法子了!”临沂实验中学校长于润峰记得,那是几年前一天的一大早,70岁的胡老伯和66岁的聂阿姨老两口来到学校找到他,迫不及待地诉说满腹的心酸。

老人当时告诉于润峰,自己孙子在小学时品学兼优,但近期不想上学了,天天迟到,一个星期花200块零花钱,稍不如意就摔东西、发脾气。原来,孩子上初中后,父母就离开临沂做生意去了,无暇顾及孩子。类似的“诉苦”,于润峰经常接到,在于润峰看来,这是城市留守儿童的典型“症状”,是由于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造成的。

临沂实验中学就此在5年前成立了课题组。一番调研之后,课题组设计了适合留守儿童的音乐教学方式。如在学唱《过碇步》时,课题组的教师们搜集到当地一首广泛流传的歌谣,用方言念唱歌谣,用鹅卵石敲击节奏。这种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在扩大音乐教学容量的同时,充分挖掘音乐的美育功能,将美丽的图片和道具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他们还组织多样的合唱,鼓励那些生性胆小、自卑怯懦的留守儿童放开嗓门歌唱。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引导,课题组的教师化解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子深度交流在心中积攒的对父母的怨气。

在学唱《听妈妈的话》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时,课题组的教师们联系了几位在外工作的家长。家长们有的发来视频,有的让老师用手机录下他们想对孩子说的话。老师们精心制作了FLASH音乐短片,将很多感人的画面串联起来。

小菲的爸爸站在工作的机器旁,汗水打湿了他的衣衫:“菲菲,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要听老师和奶奶的话,帮助奶奶照顾好妹妹,爸爸妈妈爱你们!”

在一个高铁工地上,正在测绘的小豪妈妈说道:“小豪,姥姥说你最近作业又潦草了。学习要认真,别等长大了知道了知识的用处才后悔……”

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一句句感人的话,架起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爱的桥梁。学生们哭了,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深深的爱。下课后,一个非常腼腆的女生走到老师跟前怯生生地说:“老师,课堂上您给我们欣赏的歌曲《听妈妈的话》能给我拷贝一份吗?我想学会,唱给妈妈听!”看着那渴求的眼神,老师们很受感动。

节假日是留守儿童的心灵空档期,也是教育契机。该校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社团、公益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找到幸福点、快乐点,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他们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如围绕中秋佳节欢庆团圆的主题组织“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以班为单位制作节日小报、搜集节日歌曲举行赛歌会,充分把节日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敬老院中,留守儿童表演了自己编创的歌舞《青春舞曲》,虽然舞姿有点生硬,但从他们的笑脸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临沂实验中学把留守儿童时时刻刻放在心里,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想,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特性,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积极、自信、快乐地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