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构建社团育人体系 提升高中生领导力 如何教《〈史记〉选读》 图片新闻 对症巧切入 心暖花自开 转换思维 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教育惩戒走向人性与科学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素质教育在课堂】

如何教《〈史记〉选读》

□ 冯建江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未来语文怎么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透露:2018年乃至今后的语文考试命题趋势和教学方向,无论是服务于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今后,随着教材的变化,语文考试会注重文言文、古诗词的考查。

那么,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这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困惑。“为言”还是“为文”?选修的文言文又该如何教?像必修文言文一样“文本串讲”、“言文并举”,还是立乎“言”、达乎“文”?笔者在近几年的《〈史记〉选读》教学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重视诵读、整体感知、梳理归纳、抓住细节,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为思维而教”的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必修五个模块及选修模块。在选择选修内容时,我们选修了《〈史记〉选读》。在如何教《〈史记〉选读》上,笔者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及探讨。

解读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史记〉选读》文本的阅读与学习,明确传记文学特点,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史记》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研究文本,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的文明史,刻画了历史舞台上活跃着的各种人物。在《〈史记〉选读》中,编者只是选取了部分篇章。这些篇章成为学生了解《史记》的起点,也成为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阶梯。在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史记》既是历史作品,又是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史记》的历史性,又要重视它的文学性。

研究学情。《〈史记〉选读》是高二下学期选修的教材。作为传记文学,它在文言字词、内容疏通上难度不大。在教学上,我们既不能把它看作必修课中的文言文,字字落实,面面俱到;也不能将其视为现代文,只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情感、人物等。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是研究教学内容的根本。

研究教法。如何在教学中既提高课堂效率又体现《史记》的教学特点呢?对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在设计教学方法上,重诵读、轻串讲。通过“朗读—译读—悟读—品读”逐层深入的诵读,让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在“言”上有收获,也能在“文”上有所得。二是重整体、抓探究,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写作思路,即“写的是谁”、“选取了哪些事件”、“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或品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重文化、轻背景。通过对文字的学习、文化的学习,让语文课堂体现语文味,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四是重发散、抓典型。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言的落实”,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难点字词的含义,尤其是文本中出现的典型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五是重思维、抓细节。《史记》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外貌上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