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召开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双创深入发展实施意见 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名单公布 图片新闻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青岛即墨:翻墙救人的女教师崔金华赢得如潮点赞 从“试点”走向“示范”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从“试点”走向“示范”

——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扫描

□ 本报记者 雷明贵

今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发布第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验收结果的通知,临沂市兰山区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自两年前被省教育厅列为试点至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兰山区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促进了全区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把握方向,夯实基础

认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水平。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上,解决了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发展的方向问题。为此,兰山区年年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对校长进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方面的培训,提高校长的认识,建立学校的推进和考评机制。

该区还以办班方式请上海多位专家教授给校长授课。靠这种全方位的培训,促使大家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和新技术手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这实际上也是该区教育信息化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所在。

兰山区从制度建设和稳定资金来源两个方面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区教体局首先从制度完善入手,从配备到使用,从管理到考核,从资金筹集到使用规定,都作出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兰山区打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通道。近几年,该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电教两费”,每年约1100万元,今年临沂市教育局调整后,将达到1500万元;另一块是从教育费附加中拿出10%用于信息化建设,这一块每年也有1500万元。“电教两费”是常规资金,由区教体局集中使用;教育费附加是临时性资金,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可以随时启用。

近5年来,兰山区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教育费附加已超过8000万元,全区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总量超过2亿元。

抓住关键,建用并举

投入、培训和督导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投入是前提,培训是基础,督导是保障。

2013年,兰山区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软硬件总投资1亿元,一步配备到了村小。2014年,投资近3000万元,配备师生电脑80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提升城域网,改造校园网,区直学校和镇街中学、中心小学达到了千兆带宽,村小达百兆带宽,作为统一出口的全区教育城域网带宽达4千兆,畅通了传输渠道。2016年,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为全区所有区直学校和镇街中学、中心小学配备录播教室,同时在这些学校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包括64个录播教室、70个视频会议点,总投资近2000万元。

针对设备或软件的使用,该区每一轮配备都会跟着一次或多次培训。2013年,全区150所学校每校选派一名技术人员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2014年,在临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对全区150名骨干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技术培训。2015年,对区教研室全体人员、学校电教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务主任以及学科骨干教师先后进行信息化技术和云平台使用培训。2016年,在完成录播教室和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之后,该区同样安排了相关培训,确保了设备的有效使用。

兰山区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中,学校也进一步强化对教育信息化设备使用的督促落实,重视应用成为上下共识。

“四化”驱动,突显特色

资源本地化、管理自动化、教研信息化和示范引领典型化,是兰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色。

建设区、校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本地化。兰山区教体局立足本地实际,依托优秀教师资源,由教研室牵头,建立区、校两级资源库。同时,该区还利用临沂市教育局和拓普网络联合打造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把优质资源引入课堂,切实做到了为教学服务。对临沂一小、西郊实验学校、红旗小学、临沂六中等拥有几个校区的学校,以及该区建立的名师工作室来说,教育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尤其明显,网上交流、教学教研已经常规化。

兰山区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管理自动化,让交流高效快捷。区域内和校园内自动化办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的开通,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全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开通,确保了教育信息在全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广泛传播交流。该区教研员王维审发起成立的叙事者团队,依托网络,推出了叙事者微信公众号,坚持以专业叙写和专业阅读为常态行走方式,以叙事研究为基本成长路径,已经吸引20多个省市1300多名教师、教育专家加入团队,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兰山区加大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促进信息化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从教学研修开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融进了兰山区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的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该区逐渐深入人心,被教师、学生、家长接受。临沂第十一中学扎根于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验,在经历了合作学习、翻转课堂、“235导学一体”教学策略、智慧课堂四个阶段之后,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课改经验被《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论坛》等媒体相继推介,各类现场会不断,各类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目前,学校正深入推进“235+云教学”4.0版课改,智慧课堂花开有声。

兰山区还注重实施典型培养策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临沂第十三中学以3D打印为切入点,成立兴趣小组,开设创意设计选修课,组建“小小创客”团队,初步形成了“兴趣培养—团队建设—项目探究”的3D创新教育模式,学生作品也在多项竞赛中获奖。临沂第三实验小学的微信直播系统,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学生交流的又一个平台空间。临沂沂河实验学校开展的七巧板、机器人、无线电技术及航模、建模、船模、信息技术等科技类课程,受益学生达5000余人。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达50余次,获奖人数达500余人,获得团体奖达150余次。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客培养基地”、“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临沂义堂中学、临沂四中西城校区、临沂金雀山小学等校的校园机器人活动近两年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15年12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九届亚太机器人锦标赛上,临沂四中西城校区获得手动技能挑战赛冠军,临沂义堂中学获得团体协作挑战赛亚军。2016年4月,两校代表队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机器人锦标赛活动,临沂四中西城校区获得VEXIQ初中团队协作挑战赛第四名,临沂义堂中学获得VEXIQ初中团队协作挑战赛亚军以及最佳能力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