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电视会议召开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双创深入发展实施意见 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名单公布 图片新闻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省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青岛即墨:翻墙救人的女教师崔金华赢得如潮点赞 从“试点”走向“示范”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教育 新努力 新提升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优良的教育风气、优异的教育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进与高考新政策对接,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快推进高中特色多元办学。二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落实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搭建起民办教育投融资和名校民校共建“两个平台”,抓好学校布局、学位资源和教学管理“三个统筹”,加大对民办学校支持力度,吸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种方式办学,推进公办、民办学校之间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学段衔接、优势互补,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三是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建立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和选聘机制,通过提高校长专业化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学校创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直接关系到莘莘学子和数万家庭的教育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施好德育、体育、美育、法育等各项工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全面培养、个性发展、精准施教、漫天桃李”的目标。二是加强学校管理。引导学校既发扬“严、细、实、恒”的优良作风,又在管理上求变、求新、求效,走高质量、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在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长突出、社会影响面广、质量效益高的个性化学校,力争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泰安教育的标志、栋梁之材的摇篮”。三是做实“五个服务”,即担当服务、尽心服务、创新服务、效率服务、成效服务。抓实课程建设、教学规范、课堂改革、学科建设、教学评价、考试研究、特长生培养等关键环节,努力形成“机关围绕学校转、学校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成长转”的工作格局,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大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强化市级统筹,建立市级督导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确保实现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升级。二是修编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小学布局规划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立足新的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变化和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手编制《泰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8-2030)》,采取“专项规划”与“控规”联动的方式,通过有效建立与城市功能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交付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增强教育设施建设与城市整体建设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确保中小学合理布局,确保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不出现大班额现象。三是推进办学条件优化。加快推进解决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工作,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加强协调调度,抓开工、促竣工、快使用,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和市工作规划。

努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加强和完善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政风、行风、作风建设,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堵疏结合”,深入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校车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等“三大整顿”,完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整治长效机制,形成对有偿补课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教师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保障能力,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构建起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加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爱学的好风气。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