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跳出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教师书架 永远抱着快乐的希望 师草木 葆初心 平凡的读书经历带给我的人生思考 人生至乐是读书 秋色长空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人生至乐是读书

□ 孙松波

我很少在网上购物,听同事说双十一期间很多物品都有优惠,便怀着沾光的心理,花了近400元钱买了15本书。有汪曾祺的《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蒋勋的《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品味四讲》、《诗词会意:周汝昌评点中华好诗词》、龙应台的《目送》、赵玲玲的《成器比成功更重要》等。这些网购的书,成了近段时间和新的一年我主要的精神食粮。

年近半百,平时疲于工作,周末家务事又多,很难有整块的时间用来阅读,我只好挤些零碎的时间看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前觉得时间短,看篇文章或者读首诗歌颇感惬意。但是,不同的文章和诗词写作手法不同,表达的情感意境不同,搞得我有时摸不着头脑,今天感觉这样挺好,明天又感觉那样也不错,写作上容易走形、迷失自我。最近我改变了策略,那就是,长期在零碎的时间里读一本书或者一位作家的文章,长期浸淫在一种文风、一种情绪里,这样,自己不知不觉地受影响、受感染、受教育,逐渐就有了写点东西的想法,有了一定要写出好文章、好作品的冲动。最近十多天,我仔细研读了《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该书不管是第一辑“随遇而安”写自己的家人家事、第二辑“人间草木”写家里家外的风景,还是第三辑“七载云烟”怀念自己的师友和街邻,处处充满人性的光辉。在淡淡的记述中,不管是对父母的追忆、对恩师的感念,还是对老邻居的怀想,你看不到浓重的忧伤;不管是亲友的久别重逢、炊饭的美味,还是挥毫泼墨的自娱自乐,你看不到过分的狂喜,一切感情都在平平淡淡的记述中流淌。举一个例子,在《我的父亲》中有这样的描述:“他带了几个孩子在麦田里放风筝,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我想念我的父亲,想念我的童年,虽然我现在是七十二岁,皤然一老了。”“他就点了一支蜡烛,见有臭虫,就用蜡烛油滴在它身上。第二天我醒来,看见席子上好多好多蜡烛油点子。我美美地睡了一夜,父亲一夜未睡。”“我很想念我的父亲,现在还常常做梦梦见他。我的那些梦本和他不相干,我梦里的那些事,他不可能在场,不知道怎么会掺和进来了。”我喜欢这样的文章,喜欢这样的表达,娓娓道来,平平淡淡,却诚实、充满温暖,情动于心,感人肺腑。这些平淡无奇的叙述充满了浸润心肺的联想和回忆。

在对《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的研读中,我又加深了对一些字的认识,尽管它们不常用,却有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在里面。比如“二爨”的“爨”,读做四声cuan。“二爨”是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在云南曲靖市境内。这两方碑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爨氏长期统治云南的最好证明,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极高。还有“中置炭墼”的“墼”、“风乎舞雩”的“雩”、“你动一下,它就鹐你”的“鹐”、“唼喋有声”的“唼喋”以及“碓、隹、集、雧”等,都很有趣味。我不仅知道了它们的读音,还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这些生僻字,我没有查字典,而是通过手机百度找到的。书和手机可以揣着,字典毕竟不好携带。手机百度也不能凭想当然的读音去查,因为网络有时会以讹传讹。比如我找“唼喋”时,竟然也有“qiedie”词条,稍不注意真这样读了岂不贻笑大方。所以还是手写的好,手写出来,一搜索,头条便是。在这本书里我还了解了一些成语典故,比如“狙公赋芧”,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蒙骗。后引申为反复无常,谴责那些说话办事不负责任的人。

网购的书比新华书店的书便宜,但有些不是正版,纸质不好、印刷不清晰是通病,有错别字也在所难免。比如“狙公赋芧”的“芧”就成了“茅”;怀念京派艺术家裘盛戎的文章,副题把艺术家的姓给弄错了。我们成人读这样的书还可有辨别,对这样的瑕疵不当一回事;若是孩子,读这样的书,埋下不良的种子,可能会贻误终生。因此,我不建议大人给孩子或者孩子们自己网购图书,以免误事。以后,我也不会网购图书了,再读书,多花几块钱,到新华书店买正版。正版书没有埋伏、没有陷阱,看着放心,读着过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