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学校教育因技术而精彩 力促山区镇域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阳光大课间 浅谈高校办公室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 让兴趣点亮每一个生命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治校之道】

学校教育因技术而精彩

□ 肥城市龙山中学校长 李志杰

近年来,肥城市龙山中学坚持“胸怀大爱、培育大智、涵养大气、担当大任”的办学理念,用一连串辉煌成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泰山脚下的质量强校和区域名校。伴随着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升,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也逐渐凸显。面对迅猛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学校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技术改变教育,信息化是助推学校质量二次提升的新支撑。

一、搭乘信息化建设快车

学校深知,现代学校管理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的有力支撑。1.积极创意构建数字化支持环境。优化升级教育装备,加大扩容、升级、改造力度,搭建翻转课堂校园专用服务器,铺设千兆专线网络,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并与泰安教育云平台、肥城教育在线对接,在基础设施上确保翻转课堂实施。2.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所有学科按照单元和章节逐一划分,具体到每课时,细化到每个重要知识点,教师分工制作微课,上传到服务器,再利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校园”发布。目前微课资源库积累达3178节。3.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诊断和评价。与“学科网”、“第二教育网”合作,依托海量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试卷命制提供技术支持,让每位教师更便捷地获取和运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与学业水平考试接轨,尝试利用“智学网”平台进行网上阅卷,对考试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

二、构建生动高效课堂

生动高效课堂是在技术支撑下教与学的互动和共生。学校努力构建生动高效课堂。1.活用电子书包。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训练推送、评价矫正等,都用电子书包来完成。作业统计和错题追踪实时呈现,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搭建起师生交流沟通平台。2.开展码书、码课研究。与“微课联盟”携手,做好主编编委培训、微课制作、码书编写和码课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哪里不会扫哪里,一遍不会再看一遍”的学习效果。3.磨课研课构课,打造精品课堂。着眼问题,聚焦课堂,开展“磨课研课构课”校本教研活动,组织“照镜子”反思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观察、诊断、评价”、“三课两评一反思”、微课制作与应用系列探索等活动;编制《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合作高效四案六环”课堂教学流程》等校本教材;组织观课议课、一师一优课、微课应用等系列论坛活动,系统推进课改尝试课、立标示范课、同课异构课例观摩等多项活动。课堂的精研细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研”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构”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锻造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器”

学校立足问题研究,着眼专业发展,倾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1.倾力培育研究型教师。实施“读书成长工程”,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常规与网络相结合,组织教师研读教育教学著作,撰写教学札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等,并借助网络平台交流研讨;注重优化课题研究引领作用,本着“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解决即效果”的思路,秉承“课题最小化,成效最大化”的思想,积极申报“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省市课题;借助学校小课题研究平台,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探索。2.积极推进“教师走起”行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和信息化高端培训,实施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能力“人人通”过关制;与“微课联盟•教师走起”达成合作伙伴,先后组织300余人次赴内蒙古、北京、青岛、常州、宁阳等地参加微课培训和展示研讨;外出骨干教师有序开展视频制作、微课程制作、翻转课堂实施等校本培训,开展教师微课展示与评比活动,力求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继续助推名师成长,打造名师团队,目前在“教师走起”网站首页推荐的我校名师已达20人。在“走出去”的同时,聘请江苏常州北郊初中、山东昌乐一中、四川凉水井中学等全国名校名师来校传经送宝。3.深化校际合作,共筑区域名校联盟。与泰安博文中学、宁阳实验中学、新泰新汶中学、东平实验中学等学校成立共进联盟,共享共学共研共进。作为肥城市初中学校东部发展共同体中心校,组织开展微课应用、学科研讨、同课异构等校际主题活动,不断优化主题论坛、跟帖学习、网上读课、资源库建设等“网络教研四大行动”。

四、触发学生持续学习力

学校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持续学习力就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1.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培育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特点的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做实班级量化打分、班级争章等活动,设立作业贴、表扬栏、曝光台,坚持每天检查课间操、课前一支歌、班级宣誓。2.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和走廊内部既有“每周一星、优秀之星、进步之星”等表彰栏目,也有“格言警句、崇拜偶像、手抄报”等百花栏目,让每面墙、每块砖都变成一支歌、一首诗,激励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3.实施动态追踪和精准帮扶。建立班级协作微信群、QQ群和重点学生辅导卡,实施学科教师承包制,动态追踪每名学生的发展,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家庭、思想、交往、学习等基本情况。利用智慧云平台展示Excel绘制的学生发展成长曲线,实时掌握和记载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形象化、直观化。4.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学校现有的3D打印室、机器人工作室、航模馆、科技馆、剪纸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编程室等创客资源,建成高标准的创客空间,将创客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高标准师生创客团队;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让学生接触信息社会最前沿的科技,让学生的创意在创客空间得到实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基地”。

五、“互联网+”拉近家校距离

学校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家校共育更便捷、更畅通、更高效。1.建设“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校园”。每位教师、每位家长都有一个登录账户,只要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及时了解查阅学校的新闻动态、班级动态、学生信息,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师的微课,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网站留言板,公布教师博客、班级微博群,与家长进行“知心交流”,构建立体化共育网络。2.开展“百名教师访千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寒暑假采用登门入户、定点集合、学习小组查访、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每名学生进行多轮次家访。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级部全体家长会、1~2次优生家长座谈会、边缘生家长座谈会等分类会议,统一思想,强化引领;利用班级微信群,教师晒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家长晒孩子在家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实现了家校共育无缝隙。“百千万”活动的开展,丰厚了家校共育的内涵,拓宽了家校联系时空。3.实施“月信周报”制度。坚持每月向家长发一封“连心信”,设置“家长心声”回执栏,汇总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两周一期《龙山中学报》,向家长和社会汇报学校工作,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4.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打造“好爸好妈工作坊”和“NLP智慧父母沙龙”两个品牌,做好“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示范项目”、“幸福家庭公益讲堂”等心理公益活动,开通育子咨询热线,随时为家长答疑解惑,实现“提高一名家长,幸福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进无止境。我们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坚实的步伐,继续行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道上,不断探索学校发展新的支撑点。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