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天堂里没有乡愁 母亲的《中草药手册》 红枫 茶香润泽和美人生 温 暖 的 回 忆 记忆中的洋火枪 冬至的羊肉汤

第6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6

天堂里没有乡愁

——读余光中先生新书《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 艾里香

余光中先生

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静静地走了。先生的一首《乡愁》广为传颂,令许多漂泊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梁实秋先生称赞他“右手为诗、左手为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文坛称他为“璀璨的五彩笔”。在余光中先生的新著《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12月)中,我读到了生命的启示与前行的动力。

该书精选了余光中先生的散文36篇,包括游记见闻、感情经历、生活智慧、人情世故、文化随感5部分内容。书中对先贤旧友的追忆,句句真诚感人;追忆儿时趣事,幽默自不待言,向读者呈现了浸润着中国文化意蕴的智慧心灵。余光中先生以一颗柔软之心指出,物质支撑人的生活,而信念支撑人的灵魂,人生这趟旅途,“去向远方”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浪漫的冲动,也是每个人对抗孤独与现实的力量之源。生命短暂又漫长,短暂的是外在的物质和时光,漫长的是人的追寻和信仰。全书文字美丽隽永,况味悠长,读来趣味盎然。

余光中先生的生命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对故土的眷念。他的乡愁不仅是“邮票、船票”,而且是饮下的长江水酿成的酒,于他,须臾不离。他身上流淌着蜡梅一样的沸血,将大陆那块生他育他的土地比作母亲、比作后土、比作根,在作品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对故土的怀念。他离别大陆、寄居台岛、游历美国、初践欧土、重回大陆,满纸都是悠悠的汉唐情。他的散文再美,远离家乡之痛亦无法掩饰,也无从掩饰。他用握住中文的方式,握住了中国。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是诗化了的散文。他笔下的所有景物都含情脉脉,充满了诱惑,给人丰富的想象与美感。“海被风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批,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等文字都如诗如画。余光中先生把景物当作有情感的人来写,表现它的喜怒哀乐。此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他那份与自然对话的真诚、那份喜悦、那份欣赏、那份赞美和那份依恋。

余光中先生对叠字叠句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让人一看便不禁吟咏。他对李清照的词风是偏爱的,“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则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这句话师承《声声慢》。他更注重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譬如凭空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沦沦,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形态、动作、声响三番俱出,把“雨”的质感写活了。善用叠字、“诗化”散文,似乎也可称作“余光中现象”,读来有醉人的韵味,那巧构的谐音又让读者产生一连串的遐想。

余光中先生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从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大陆开始,《乡愁》就受到上至庙堂、下至普通民众的一致推崇,选入语文教材后,更成为一首全民诗歌、明星诗歌。《乡愁》所代表的那份情结,是“一湾海峡”所传达的对两岸统一的感伤与憧憬。这份情结,正是海峡两岸所期待和欢迎的,《乡愁》因此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收获了最广泛的感动。在朋友圈转发纪念余光中先生的大多数人,其情感动力正是《乡愁》所造就的感动和记忆。

斯人虽逝,文章继续;更深的了解,就是最好的纪念。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字里行间隐藏着散文大家的本色。余光中先生说:“未经世故的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人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我喜欢先生这种淳厚的处世态度,他平和的心态总是令人回味与感动。先生一路走好,愿天堂里没有乡愁!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