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怎么建   让制度成为残障学生的“后勤粉丝团” 上海将赋予市属高校办学更多自主权 宁波鄞州发布中小学生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  雪后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 北京不再新批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山西将在3年内削减200个以上过剩低质错位本科专业 广东试点无纸化高考体检  六成受访者认为,艺术修养有利于塑造孩子个人气质   日本:“团队学校”为教师“减负”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新闻分析】

让制度成为残障学生的“后勤粉丝团”

□ 胡欣红

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邵镇炜和他的61人“后勤粉丝团”,令人倍感暖心。

邵镇炜患有“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翻阅课本都很吃力。但他身残志坚,是同学眼中的“少年版霍金”,2017年高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杭电计算机专业录取。

为了让邵镇炜能够顺利安心学习生活,同学们自发组成了61人的“后勤粉丝团”给他“保驾护航”。邵镇炜成绩优异、多元发展,参加辩论赛,在宿舍与伙伴们娱乐,和同学一起玩“撕名牌”……实现了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中。

“少年版霍金”邵镇炜可谓集幸和不幸于一身。不幸之处在于其身体残疾,所幸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帮扶他的同学。但“后勤粉丝团”终归可遇不可求,帮“邵镇炜们”更好地无障碍融入大学还得靠制度关怀。

事实上,自2014年李金生“破冰”盲人高考以来,通过努力进入大学的残障学生越来越多,但不少高校并没有做好迎接残疾考生的准备。教育部等七部门曾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中国的大学应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说到底,要让“邵镇炜们”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有赖于高校建立常态化的帮扶和关照机制,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进行周到的关怀照护——让所有残障学生不必通过额外的同情,也能在高校正常生活。

(摘自2017年12月26日《新京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