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枣庄:品牌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规范实习刻不容缓 深化与企业合作才能做到产教融合 在产教融合状态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青岛外事职业学校成为“国际关务人才培养基地” 这里的中职生制作珠宝首饰 “超有范儿”

第5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5

这里的中职生制作珠宝首饰 “超有范儿”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改革侧记

□ 本报记者 君文

学生展示制作的民族头饰。 君文/摄

“没想到,这些精美绝伦的珠宝首饰竟然出自中职生之手!”近日,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第五届现代学徒制学生作品展示品鉴会在青岛金叶珠宝商场举行。学生们制作的珠宝首饰在现场展览、品鉴。这些制作精良、款式优美的珠宝首饰不仅走上了展示台,在现场还进行了拍卖,让现场的家长和市民颇为惊讶。

据介绍,展示的48件首饰作品都是该校现代学徒制学生的作品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的产品,有掐丝、珐琅、錾花、玉雕、微镶等五大类。在展示品鉴会上,学生或身穿民族服饰,或身穿现代服装,搭配上所设计制作出的珠宝,颇有国际名模的“范儿”,掀起了当天品鉴会的高潮。专家组经过反复斟酌、品鉴,优中选精,评出“最佳作品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工艺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匠心奖”、“最佳团队奖”等奖项。最终,有5件精美作品被买家以高出竞拍价的价格买走。

“学校与碧琳达珠宝公司密切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举行学生作品展示品鉴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校长孙焕利告诉记者,学生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技术技能学起,逐渐向高端技术的学习推进,力求每件首饰作品都能达到行业的高标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了一批行业的技能高手,为学生实现“大国工匠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截至目前,该校珠宝专业现代学徒制已开拓了玉雕、微镶、掐丝、珐琅、錾花、营销等7个学徒培养项目,设定了25个技能学习模块,制定了每个项目、每个模块的岗位标准和考核标准。培养的珠宝等4个专业的144名学生,有的升入高校,有的被企业高薪聘任;申报了4个省、市学徒制课题,以引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编印21本配套校本教材,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自从2015年开始举办珠宝专业现代学徒制以来,始终坚持“三契合”,规划“三条路”,抓牢“三完善”,抓细“三相同”,强调“三结合”,采取5项举措,不断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优选企业,共建学徒基地。入选企业必须满足“企业的经营理念契合现代学徒制的宗旨、企业岗位结构契合专业学徒项目、企业师傅水平契合学徒制师资要求”的“三契合”要求。其次,学校牵头成立青岛市珠宝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且以之为依托,同步实施“一校招生、多企招工”;规划就业“三条路”,即学徒制实施企业就业、集团成员和联盟企业就业、个人创业,以此破解“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矛盾。校企双方进行多次研讨,抓牢“三完善”,即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导师配备、完善管理行为,明确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各主体在复杂生产环境下的行为规范,以保障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在此基础之上,学校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反复调研、论证、分析,并制定了相关企业的核心工作岗位、岗位标准、生产流程、轮训内容等4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徒模块与企业岗位相同、学徒内容与岗位标准相同、学徒过程与生产流程相同,通过抓细“三相同”来强化学徒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采用过程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考核“三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徒注重过程不断努力、注重目标持续发展,凸显现代学徒制“多主体参与、过程建构知识态度能力”的突出特点。

“00后”学生高铭镁有一颗工匠之心。她说:“我做的掐丝首饰要求把掐出来的丝焊在底板上。这道工艺对温度的要求特别严格。温度高了,会把丝焊化;温度低了,就焊不上。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工艺正在慢慢边缘化,缺少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才更需要有人学习、继承它。我觉得,学好这门传统工艺,把它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想通过现代学徒制提供的这个好机会,向师傅好好学习,将来也能成为技艺高超的‘大国工匠’。”

碧琳达珠宝公司总经理赵玮认为,珠宝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珠宝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这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举措,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技能。

孙焕利告诉记者,近几年,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招生环节就让企业参与进来,有针对性地招收高素质学生,形成了招生、基础学习、专业培训、就业指导、推荐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构建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航,为有志学子步入“大国工匠”的行列保驾护航。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