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本报编辑部恭祝广大读者春节快乐 图片新闻 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青年干部培训班结业 2018年春季学期起我省高中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德州教育 我省命名第一批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青岛建立全国首个家庭安全应急演练实训基地 潍坊:构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德州教育

□ 德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书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一重要论断让人倍感振奋。这是崭新的征程,在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定位上,“建设教育强国”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被明确提出来;这是历史的传承,是1995年以来我党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教育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更加明确;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引领。立足德州,我们正面临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我们将加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规格标准和内涵特色的结合,不断扩大优质和多样的教育供给,全力破解制约德州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德州教育。

一是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将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基层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强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彻底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重点做好办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教学、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以改革创新驱动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创办学校,同时落实好对民办教育在财政扶持、教师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加快校长职级制和教师的县管校聘改革工作,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化。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积极推进分层教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立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探索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加强美育、体育工作,推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统一城乡学校建设规划标准,高质量高标准全面完成所有建设项目,逐步缩小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别,推进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的一体化。同时,强化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体化,包括校园的绿化美化、课程规划、课堂教学的规范管理等,营造城乡一体的教书育人环境。特别重视乡村教育的振兴,强化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配备和培养培训,积极开展城市教师支教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推进城乡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和学区的划分制度,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在生源上的差别,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步伐。

三是着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出台全市普通高中发展规划,加快学校建设,争取在3~5年的时间里,实现每县(市、区)拥有2~3所普通高中,全市高中学位容量扩充到5万个,满足初中毕业生对高中学位的需求;积极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关注思维、创新、技能等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升,提高特色办学的质量;积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建设工程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中职毕业生成人也成才。

四是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2~3年后,我市适龄儿童入园数量将迎来一次爆发式的提高。2018年,我市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同时,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学前教育,不断提高民办园的办园质量,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利用3~5年时间,在每县(市、区)建成一所达到省级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开展专项培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总体素质。对特殊儿童实行“应收尽收”,大力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保证特殊儿童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五是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德州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在创新政策、用活政策保证教师补充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筑牢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以德州名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升,以队伍的提升带动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塑环境,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和推广“德能同修”的师德建设模式,重拳整治教育“三乱”,特别是严肃查处教师有偿补课,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树榜样,以首届市级名师培养工程为样板,探索建立和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名师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去,每年出资500万元用于教师赴先进地区跟岗挂职交流,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增加队伍活力;请进来,按照《德州市中长期教师培训规划》的路径设计,遵循“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集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为主”的原则,做好对各级各类学校师资的能力提升培养工作;提待遇,落实好班主任津贴和教师交通补贴,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让广大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在岗爱岗,甘于奉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德州教育人不改的初心。我们将以党的宗旨、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行动指南,努力让德州的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更高、获得感更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