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办清明主题诗会 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国粹文化  做勇于追求、善于超越的学校管理者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按初中生认知规律上好化学复习课 掬廉洁之水 润心灵之花 信心浇灌花自开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校园视线】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 潘延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有善心、爱心的综合表现。唐朝诗人孟郊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把慈母的厚爱比作三春的阳光,把儿女比作稚嫩的小草,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不仅关乎个人道德之根本,也是中华社会公德之根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种美德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没有感恩之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老师都应该对他好。这类孩子长大后,不赡养老人的有之,虐待父母的也有之。这是由于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当。现在,加强小学生的尊老敬老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孩子往往认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尊老敬老教育活动,培育孩子的尊老敬老之心。滕州市西岗镇卓楼小学经常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开展的“孝亲”教育计划,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亲力亲为、彬彬有礼、悉心照顾老人。例如,在家给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等等。如果孩子把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就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配合教师处处留意,教孩子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培养起尊老敬老的习惯。要教育孩子做到“起床问声早、进门问声好、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手说再见、感激表谢意、就餐让座位”;要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这样,假以时日,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养成。

在班级内,教师开展“尊老敬老,做个孝心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里主动帮助长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特别要引导那些认为自己与长辈有代沟的学生,让他们主动坐在老人身边,津津有味地说一些生活中、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并且给长辈揉揉肩、捶捶背。这一切都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打上尊老敬老的烙印。

学校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等方式诱发学生的良好行为。例如,教师问学生:“明天是什么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让爷爷、奶奶高兴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同时,引导年轻的家长在节日期间领着孩子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过节,并且教孩子说一些祝福的话,送上祝福的小礼物,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情怀。

(作者单位:滕州市西岗镇卓楼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