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有效沟通,助力幸福生活 妥善处理学生给教师起外号问题 霍桑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高效的途径  以系统思维推进新时期校长职级制改革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浅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高效的途径

□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苗爱娟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准各学科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了解学生的心态,从情感教育入手,既教书,又育人。

一、采用有趣多样的教学形式

简单的灌输是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容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情感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寓德育于知识传授中。如学习“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我组织了以“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走丝绸之路”为题的填图比赛,借助课件中的动画,把大容量的知识分成几部分,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知识教学融为一体。

二、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与教学目标同步。教师要使用语言、表情、手势、体态、目光、合理的距离等情感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实行“三变”、“五自”的教学模式。“三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五自”即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讲“中国的土地资源”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实例说明中国的地大物博,然后分析中国的人口与土地比例。中国很大,但要加上“地域空间”、“绝对量”、“人均占有量”之类的限制词才准确,况且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森林比例低、难利用的土地多。课本中“小鸟的悲哀”及“飞来的山峰”等漫画,充分说明森林被砍伐、建筑用地不断扩大、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教师可以针对此类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以激发其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三、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地理教材不断改进,地理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应对未来挑战储备力量。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工程相继上马。如复习“长江”、“黄河”两节课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跨世纪的长江三峡和小浪底工程引发国人关注、世界瞩目,令毛主席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成为现实。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认识到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而且感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总之,要想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从了解学生的心态入手,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还是难度较大的,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维护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培养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