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利津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山东农大越来越多学生爱上思政课 图片新闻 临沂为教师使用互联网群组定规矩 邹平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有序推进 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生活技能大赛赛出学生核心素养 简 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利津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本报记者 李自忠 吕忠咏

“这学期,我明显感觉到一些和一线老师关系不大的活动少多了,学校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包括教师教案的书写、学生作业的批改,都比以前更规范了。既有明确的目标,也有便于操作的具体做法,减少了老师们的很多无效工作。像备课啊,与学生、家长交流啊,时间就充足了,效果当然好!”谈到这学期的新变化,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九年级英语教师王红芬欣喜地说。

今年以来,利津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擦亮幸福教育品牌,本真至善做教育”理念,实施四大改革战略,努力提升教师、校长的能力水平,使人人都成为改革的主体,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人事调配 激发队伍活力

“我做了多年的教研员工作,感觉更多的是理论层面上的指导。现在有机会来到基层学校,来到教学一线,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理论指导目标更加明确了,效果也更好了。”利津县盐窝镇中学校长牛福元如是说。原为县教研室副主任的他,这学期被选派到了该校任校长,在充实基层学校力量的同时,也将引领基层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提升。

利津县教育局还从乡镇学校选拔了一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校长担任县教研室负责人,从基层学校选拔多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组建县教研中心组,充实全县教学指导及教育科研专家团队力量,打通机关与学校干部交流的渠道。

该局按照“定岗定责、减员提效”的原则,优化股室人员配置,对机关6个股室进行了调整,优化重组了工作职能。根据工作业绩和群众基础,新提拔了6名中层正职和6名中层副职,为每个股室都配备了一名年轻干部,实现了干部梯级培养,提振了机关工作活力。

实施绿色评价 引领发展导向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利津县教育局改革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或主要指标的旧的评价方式,实施更加注重多元化、过程性以及师生发展评价的绿色评价,将校本课程、艺体活动、校园环境、作业量、后勤保障等全部纳入评价考核。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科学,也更全面,更能体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评价方式的转变,让在基层干了近10年校长的刘宪章颇有感触。

该局一改过去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或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引导学校为实现“轻负高质”的教育教学而努力。具体工作中,更加注重音体美教学评价,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大学生素质抽测力度,加强体育特色运动队和艺术社团建设;更加注重校本课程及实践课程实施,引导学校特色发展。

他们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制定了专门的检查细目表、问题反馈台账。教研室、督导室、信息化室、体卫艺室、装备办等职能股室,组成联合督导视导组,对学校检查结果定性定量,并将其纳入年终督导考核。该局重视师生发展评价,改革“目中无人”的评价,引领学校以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学生发展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学校环境卫生、取暖降温、饮水、住宿等全部纳入评价,全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改革教研方式 推进转型升级

“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在指导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方式上从单一教研、集中教研向区域教研、网络教研转变,丰富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效益;在内容上由研究以教为主向研究以学为主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在教研中既面向课堂、学生、教师,又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引领,提高教研质量。”利津县教研室主任王忠华对新学期的教研活动这样概括。

去年以来,利津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室、督导室、装备办、体卫艺室、信息化室的工作人员,并从全县抽调部分骨干教师,成立联合教学视导组,对学校办学思想、课程实施、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实验操作技能等进行全面视导评估。视导方式的转变,发挥了教学指导的合力,助力学校既提高了效率又减轻了负担。

制定底线要求 建立问题台账

“这学期开学前,县教研室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从课程开设、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课时管理、在校时间、学习习惯、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了30条底线要求,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谈到这些,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教务主任季海东满脸的欣慰。利津县教育局在教学管理中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坚持精准施策,建立问题台账,揪住问题牛鼻子抓整改。

全县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认真落实地方及校本课程,开齐开全音体美课,对如何高效听课、作业、书写等作出明确要求;对教师从教行为进行了详细规范,提高授课效率和训练效率;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规范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学生午休的权利,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