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把握机遇 率先发展 奋力开启教育新征程 关于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明礼修德,止于至善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投入情感 愉悦心灵 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 莱芜市莱城区汶源学校 刘其波

现在的智能手机相当于一个微型电脑,既能够搜索、储存、下载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又方便携带,深受学生喜爱。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容易被网络中的图片、视频、游戏等吸引,从而产生依赖感,甚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不少教师采取很多强制措施。这些办法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却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据媒体报道,一名学生上课玩手机被教师发现,手机被没收后与教师发生冲突,后又把家长牵扯进来,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对待学生玩手机这个问题上要格外慎重,不能硬堵,应积极引导,消除不利因素,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一是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用手机的利弊关系。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智能手机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主题班会或专题讨论等方式加强引导。例如,设计主题为“我们与智能手机”的班会,通过播放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掌握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法。

二是制定班级公约,发挥集体约束的作用。集中大家的看法,形成手机使用公约,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例如,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再集体讨论,合理的留下,不适用的否决。经过修改和精简,最终形成《手机使用班级公约》,内容是:1.每天使用手机不超过2小时。2.上课时不碰手机,下课时尽量少玩手机。3.吃饭及和别人说话时不玩手机。4.走路或过马路时不玩手机。5.不浏览黄色网页,不玩暴力游戏。6.不使用手机做违法的事。 如果违反公约,第一次发现没收手机一个月;第二次发现没收手机两个月;第三次发现必须写保证书,并由家长代领手机。对屡教不改的,除了严厉批评外,还要求其写保证书,同时建议家长把孩子的手机暂存于教师处,待其有了深刻认识再归还。

公约是大家制定的,学生们基本上都能遵守。如果有个别学生违约,可趁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既公平、公正,又让学生心服口服。例如,有名学生因违反公约被没收了手机,还情绪激动地向我“讨价还价”,我趁机跟他讲“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道理。我了解到其父母在外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这部手机是父母为了方便与家人联系才买的,但他却用手机玩起了游戏。为此,我引导他认识到父母打工的不易,直到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处罚,然后领回手机满意而去。

三是家校沟通,共同管理。有的学生虽然在学校不玩手机,却喜欢在家中玩。因此,加强家校沟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例如,通过与家长签订《学生在家使用手机承诺书》,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有名学生违约手机被没收,我便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和支持,直到一个月后才把手机归还他。从此以后,再也没发现他在班上玩手机。

总之,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又要依据规则进行有力监管,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只要思想上重视,积极采取合理的办法,就一定能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