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图书馆 高考报志愿小心被“忽悠” “写作与沟通”将成清华本科生必修课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改革欲改变学生成绩下降现状 上海调查显示:幼童睡眠时间逐年减少 福建:青少年学生每周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 南开大学夏季学期课程向高考生开放 广西:招聘退休教师乡村支教 “她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堂课”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新闻分析】

高考报志愿小心被“忽悠”

□ 扶青

“报考相当于第二次高考”,高考成绩公布后,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张罗填志愿的事情。正如过去每年的这个时候一样,大量商业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志愿填报手册”“大数据查询”“专业老师一对一辅导”等各种志愿填报服务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的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宣称“高考志愿不用愁,高科技软件来帮你”,有的头顶资深专家的名号,动辄收费几万块钱。

高考志愿填报看似复杂,但其实高度公开透明。鉴于当下主要还是发挥分数的最大效能,家长们需要通过往年录取分数统计和平行志愿录取规则,预测高校调档线与报考竞争程度之间的关系,综合性地填报志愿。这时候,高分者选择较多,低分者选择有限,最举棋不定的,往往是那些分数不上不下的学生。其次,在平行志愿填报程序中,学校、专业、区位的次序选择也会让考生们感到困惑。我以为,这一点不难解决,如果有明确的想法,学生可以自主作决定,如果认知和想法都比较混沌,那么应该首先考虑城市,其次选择学校,最后考虑专业。这不是说专业不重要,而是在资源优势更为明显的区位和学校里,调整的余地更多一点,可以通过更换专业、辅修学位等方式获得,也能靠课堂外的主动学习获取。相较于学校,大城市的资源优势又更为明显,特别是好学校往往位于大城市,可以大大减缓考生的“选择焦虑”。

表面上看,咨询服务机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比不少家长更了解“行情”,主要包括录取率预测,以及更详细的招生政策、更具体的高校与专业信息,但如果考虑到这些信息的公开性,它的价值是要存疑的。在很多案例中,它都是利用考生及家长的“选择焦虑”,特别是某些人的“投机心理”,选择性地运用了某些话术。举例说,一些网站号称拥有各大院校录取数据、各大院校介绍及特色、各个专业简析等,后台有10年的教育部报考数据可供参考,等等。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都是夸大其词,因为在互联网上,历年的招录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还有一些被包装成“资深”“顶级”的专家,名头相当响亮,然而剥开“画皮”瞧瞧,相当一部分只是普通的高中老师和大学招生老师。

(摘自2018年6月20日《南方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