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 邓云锋一行赴菏泽调研教育工作 图片新闻 “四个发展”为教育增添新活力 省教育厅职教处与山东教育社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座谈会 讲教育故事 看沧桑巨变 从齐鲁大地到天山脚下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四个发展”为教育增添新活力

——枣庄市山亭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胡乐彪 黄启伟

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获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区县,教育曾经是该区绕不开的发展难题。但短短几年间,山亭区教育却从薄弱到均衡,从落后到优质,实现了华丽转身,进而赢得了民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对待,在跨越、组团、融合、借力上做文章,从而推动了教育大发展。”枣庄市第十八中学校长、山亭区教育局局长高玉龙给出了答案。

跨越发展——密集投资建设

“因为做小生意,我经常顾不上孩子的午餐。”自从山亭区北庄镇上十河小学建起了餐厅,学生家长张英现在再也不为孩子午餐发愁了,因为学校食堂的饭菜比自己做的更好吃、更有营养。

短短3年时间,这所原来只有两排瓦房的村小,不仅新教学楼、餐厅拔地而起,还全面建成班班通,配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完成了旱厕改水厕。上十河小学的变化,是山亭区全面改善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

山亭区委、区政府把化解大班额项目建设与教育发展均衡区创建相结合,先后投资10.4亿元,建新校、扩老校、增学位、促均衡。完成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学校96所;新建塑胶田径场地21块,升级改造炉渣灰跑道51处,软化小型体育场地35片,建成外置运动场地32块;购置电脑、“班班通”设备等12万台件;集中更换门窗1.6万平方米,购置课桌椅、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等22万套。

与此同时,该区还实施“初中进城”战略,实现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主城区规划建设初中学校7所,总学位达11700个,可满足全部初中学生进城就读。

组团发展——构建教育联盟

实施集团化办学,打造优质教育共同体,是山亭区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大举措。目前,该区已组建教育集团2个,组建学前教育联盟9个,参与结盟学校突破80所。

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原为公办学校,2001年转制成民办学校后,生源逐渐萎缩。2016年,为盘活这一区域教育资源,山亭区依托翼云中学品牌优势,组建翼云中学教育集团,把三十二中初中部纳入该集团,把新增设的小学部交由实验小学集团全面托管,整体按混合所有制模式办学,实现了管理、师资、教学、招生同步同轨,开启了“名校+民校”发展新模式。结果,学校迅速发展壮大,目前生源增至1200余人,缓解了主城区大班额压力,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以前,我们想方设法把孩子往条件较好的翼云中学、实验小学送。现在,翼云中学、实验小学的分校办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必再为孩子上学舍近求远了。”家住山城街道东山亭村的学生家长周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师资建设上,该区跨镇街、跨学校组建1个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片区教研联合体、16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全区129名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参与活动,辐射引领乡村学校1560名教师专业成长,改变了部分农村学校“无市名师、无区学科带头人、无区骨干教师”的格局,真正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乐享公平、优质教育。

融合发展——城乡教师交流

2014年,山亭区宣布,3年时间内,争取全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交流一遍,以有效缩小校际教育教学的差距。

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该区强化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山亭区骨干教师递进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与市直学校及滕州市学校、区内城乡间、区内镇街间等层面交流骨干教师900余人次,跨体制、跨镇街交流调整、挂职锻炼教育干部57人次。2015年,该区成功入围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验区”。

交流是基础,培训是关键。该区抓住成功创建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验区”“中小学英语、音乐教师技能培训试点区”“第一书记帮扶村校长骨干教师培训试点区”的契机,创新举办了中小学校管理论坛、全区班主任论坛,开办了山亭教育大讲堂,承办了全国中小学校(园)长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累计开展培训项目13类,培训师资1万余人次。

此外,该区还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创新督导巡视、底线管理、差异化考核等13项制度,连续3年举办品牌学校创建现场会,推树各类典型学校91所。

借力发展——引进优质资源

近年来,山亭区立足教育实际,对外招大引强,借力发展,积极推进与周边县市、知名学校合作办学战略。

“目前,我们已有4所区直学校、20所镇街学校、10个镇街教研室,与市直及滕州市的8所城区名校、10所镇街重点学校、10个镇街教研室,采取强强联合、以强扶弱等方式,结对发展。”据高玉龙介绍,像枣庄市第四十中学成为名校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对口支援学校,4年间双方共选派150名教师交换工作岗位,带动四十中“洼地崛起”。该校由2014年的招生不足400人,一下子猛增至现在的2000余人,已成为全市“培优补差”品牌学校。枣庄市第十八中学与省重点中学枣庄市第三中学合作办学,3年间有60名教师进行双向交流,并在十八中组建了4个“枣庄三中班”。同时,借力经济强市荣成的精准扶贫对口协作,举办专业成长论坛活动1期,开展不同层面的对接交流、互访活动5批次,达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合作项目5项,为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