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国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 图片新闻 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举办 我省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 我省部署2018年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工作 为君拨云见月明 让城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让城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平阴样本

□ 本报记者 赵培章

粉刷一新的砖红色教学楼、大理石铺就的硬化路面、园林般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红绿相间的塑胶运动场,还有停放在校园里的7辆“大鼻子”校

车……这所看起来现代气息十足的学校,竟然是经济发展水平在平阴县排名最靠后乡镇的一所山区小学。

这所山区农村小学位于平阴县最南端的洪范池镇,2012年由周边6所小学合并而成。学校与县城名校龙山小学结成教育联盟,挂牌龙山小学洪范分校。龙山小学是分校的法人主体,选派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分校,把总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分校,大大提高了分校的办学水平。

无论在县城还是农村,只要远远望见一片砖红色建筑,那便是平阴最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教育红”。近年来,平阴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落脚点,以让城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为使命,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资源,补齐教育“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平阴特色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科学规划布局

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

2010年3月,平阴县教体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刚组建,就接到县政府的一项任务——在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配建一所小学。

“当时,新型城镇化在加速,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农村新生人口逐步下降,大量校舍闲置。若建,几年后学校可能就没生源了;若不建,社区的孩子还急等上学。”局长李仲波面临着两难局面。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深入讨论后提出:高中学校合并,腾出校舍给初中;初中合并,再腾出校舍给小学;小学整合后的闲置校舍,留给学前教育办幼儿园。

撤点并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盲目进行。于是,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开始下农村、钻山沟。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完全摸清了平阴教育的“家底”—— 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萎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很多学校无法达到国家办学基本标准,需要持续投入;学前教育则出现农村乡镇幼儿园标准化程度低,城区优质公办园不足,导致出现“夜间排队上幼儿园”的现象。

根据调研取得的大量数据,当年,平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平阴县“十二五”优化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通盘考虑,理出了“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调整思路,设计了路线图、进度表。通过撤、并、扩、建等方式,全县科学调减小学校点,逐步扩大初中规模,并用闲置的校舍和教师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1所初中、1~2所小学、1~3所中心园,所有公办幼儿园都达到市一类以上办园标准,幼儿园区域活动遍地开花,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全面提升了各学段教育的整体实力。

财政底子薄,钱从哪里来?该县将撤点并校与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相结合,把以前分散到多所学校的财政拨款集中调配,用于学校的配套建设,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撤点并校的规划目标变成一个个高“含金量”的样板工程,平阴县的财政却没有因此增加过多负担。

彰显人文情怀

教育民生实现普惠化

村村通校车、校校有食堂、学生能“双洗”、校外建“驿站”……平阴县每年近千万元的教育惠民投入,给学生和家长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它背后的人文情怀更温暖了平阴百姓。

“‘大鼻子’校车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俺孩子也能坐上!这车舒适安全,关键是乘车费便宜,一个月才80元,只相当于俺一天的工资。”家住平阴县孝直镇东山村的秦玲说,“之前孩子接送、吃饭需要家里有一个人专门操持,现在只需每天早晚在校车点接送孩子就行。”

凡事预则立,平阴教育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平阴县探索出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运营、财政奖补”的校车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招标,对校车进行公司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到现在,平阴安全专用校车通过“按揭购买”达到86辆,全面实现了镇村校车全覆盖,满足了6000余名农村小学生的乘车需求。

该县还探索出“联体式”配餐就餐模式,让有条件的中学为周边小学配送午餐。同时,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实现了校校有食堂,有效解决了1.6万余名农村学生中午吃热饭热菜的问题。

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洗澡难、洗衣难的问题,平阴县为所有农村中小学配建了“双洗”小屋,购置了空气能热水器、洗衣机、洗漱用品等,让农村学生在校免费洗澡、洗衣。他们还把“双洗”与安全、卫生、合作教育等学校课程相结合,分年级协作、分时段组织,充实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课外教育设施配套、教育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从去年开始,该县在玫瑰镇刁山坡小学的几个周边村,建立“儿童成长驿站”,通过村居与学校联合,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形式,解决学生节假日和放学后的学习与安全问题,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得到悉心呵护。

“去年,我们在新建学校榆山小学、锦水双语学校建设了室内游泳馆,结束了平阴无标准游泳馆的历史。今年3月28日,两个游泳馆已投入使用。周一到周五,根据课程安排,学生上游泳课,周末和晚上对社会开放。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两所学校五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全部学会了游泳。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这两个游泳馆和校车,开设游泳课程,力争用3~5年的时间让全县所有的学生都在学校免费学会游泳。”李仲波告诉记者。

提高管理水平

均衡发展实现优质化

小宁是一名在家跟着老人生活的留守儿童,教育资源整合后从一所被撤并的小学来到孝直小学。一个学期不到,原本整天脏兮兮的他,不仅变得彬彬有礼、干净整洁,而且学习认真了,也更加自信了。

小宁的改变得益于孝直小学构建的“养正教育大课程体系”。学校通过“我是文明小乘客”“我是最美用餐小标兵”“孝小文化我知道”等课程,让学生在学校慢慢懂得了乘车礼仪、就餐礼仪,接受了环保教育、孝文化教育和传统节日教育的熏陶,提升了综合素养。

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力量的提升尤为重要。平阴县按照学科需求,公开招聘了4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并根据教育资源优化调整规划和《平阴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干部教师交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机关、学校之间干部教师交流的新突破。全县搭建干部教师培训平台,实施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分批次到上海等先进地区学习提升。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

“下乡轮教、支教”是许多地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普遍方式,但因时间短、延续性差,而广受诟病。撤点并校后,平阴县创新思路,实施联盟办学形式,通过县直名校办分校、向农村中小学选派骨干校长和选拔农村学校优秀干部教师到县直学校顶岗学习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内涵发展来促进质量的提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2014年开始,平阴县开展了一场全县规模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最初是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展,多点开花。之后,县教体局出台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县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县课程建设的体系框架,为全县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平阴县教体局教科室主任李洪涛说。随后,该局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培植典型,将课程改革推向纵深。

如今,平阴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已启动课程建设,通过做好“加减法”,实现了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编制工作。平阴县教研中心主任蒋建颖告诉记者,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各学校开始根据自身特色建设需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对课程做减法,淘汰了一部分效果差的课程,为学生留下了真正的精品课程。

在抓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平阴县不断加强教师培养,使得教师队伍素质得以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参加省教师远程研修,合格率达100%,6名教师入选省、市级远程研修专家团队,远程研修参训率、合格率均达100%。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及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德育课例优质课”评选活动中,800人获市级以上荣誉,174人获省级奖励,8人获部级奖励。

“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平阴教育人始终坚守对教育的信仰,让农村娃有尊严地享受优质教育,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城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