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省教育厅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 “雄关漫道长征路 环扣中国结相连” 第四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结束 省教育工会赴西藏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 高密市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山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举办 青岛七部门联手督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填补学生课后监管“空档期”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构建“保基本+”多元助学机制

高密市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本报讯(记者 孙世杰)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高密市关工委先后在井沟、夏庄等4个镇街举行了“关爱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对200名贫困家庭学生每人资助300元。

“近年来,我们创新教育扶贫机制,探索‘保基本+’助学模式,形成了政府‘扩面保基本’、慈善总会‘阳光助学’、社会各界‘对点帮扶’多元助学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说。

政府兜底“应助尽助”

高密市开发区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别多,不少学生是贫困生。“近年来,政府资助力度很大,仅寄宿生生活补助一项,就有414名学生受益,每人每年补助1250元。”该校校长綦振宁告诉记者。

据了解,高密市积极落实助学政策,建立了覆盖各个学段、兼顾不同贫困家庭的学生资助机制。2017年,市财政共发放各类助学金2000余万元。

“市财政每年单列预算资助经费,坚持政府兜底,实现了保基本、全覆盖。”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徐连勇表示。和城区一河之隔的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共有225名幼儿,23名幼儿享受助学金。而在偏远农村的井沟幼儿园,由于困难家庭多,280名幼儿中,受资助幼儿达58名,占20%还多。

“对幼儿的资助,主要是发放学前教育助学金。全市按10%的比例,根据困难程度,分1000元、1200元、1400元3个档次发放。去年,全市共发放助学金285万元,资助幼儿4766人次。”该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陈永涛告诉记者,“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学生8164人次。高中阶段资助学生3221人次,免除377人次学费30万元。职业学校资助学生619人次,为7667人次免除学费774万元。”

对于当年升入大学的贫困学生,高密市设立励志助学金专项救助,资助253人升入大学。“还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保障。2017年,为842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帮助他们实现了大学梦想。”陈永涛说。

慈善总会“阳光助学”

“阳光助学”是由高密市慈善总会设立的助学项目。2007年设立以来,形成了以在校大学生跟踪救助、高考贫困生救助、中小学贫困生资助、残疾儿童资助等为主的资助体系。

高密一中毕业生宋林是“阳光助学”受助者。去年,宋林考上了南开大学。家中父亲残疾,母亲外出打工。家人正为大学学费发愁时,慈善总会在高密一中举行了助学金现场发放活动,宋林获得3000元资助。

“去年,我们为178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9.3万元,为339名在校贫困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55万元。12年来,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348万元。”高密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秦中廷说。不仅如此,慈善总会还大力支持乡村薄弱学校建设,启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专项扶持行动”。安排178万元慈善资金,为51所农村小学购置了电脑、课桌椅等教学用品。

“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让其靠知识改变命运,不仅可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是投资未来的事业。我们一定坚持做好助学工作,为孩子的成长播撒阳光。”秦中廷表示。

社会奖助“爱心接力”

孙日贵是高密市一位热心助学的慈善企业家。2004年以来,他连续捐资达600万元,资助4000多名孩子上学。

在孙日贵带动下,高密市很多爱心企业家参与进来。银鹰化纤公司总经理李勇从2006年开始,先后在高密一中、文昌中学等学校设立银鹰教育基金,12年来捐资300多万元,资助数千名贫寒学子走进大学校门。

“爱心企业家有很多。金达双鹏集团董事长王德彬捐资200万元,建设姜庄幼儿园,在姜庄中学设立金达奖学金。星宇劳保公司董事长周星宇每年出资2万元,奖助开发区中学优秀贫困学生。几乎每个镇街,都有企业家助学项目。”陈永涛说。

在夏庄镇,由旅美华人刘哲基夫妇捐资20万元发起,8位当地企业家联合捐资40万元设立的“康联奖助学金”,10年间资助、奖励学生达1000多人。

各行业、各部门都参与进来。市教育局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设立了英才教育基金、爱心教育基金,专门对孤残、大病、低保家庭学生进行救助。市妇联实施了“春蕾女童计划”,每年募资救助留守女童150人。市公安局、检察院、卫计局及银行、供电公司等纷纷开展了各种包靠对点、结对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80多个奖学助学项目,每年资助学生1600多人。

“社会各界参与助学,丰富了‘保基本+’多元资助内涵,促进了学生励志成长。热心助学已成为高密社会新风尚。”徐连勇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