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图片新闻 实现“资助+育人”精准化 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 把满足群众对教育的美好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用发展的成绩来回应群众的期待 青岛办人民满意教育亮出半年工作“成绩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潍坊市构建“1431”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

实现“资助+育人”精准化

□ 本报记者 赵云福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潍坊市以构建“1431”学生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在精准资助上下功夫,实现了“资助+育人”精准化、长效化。

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实现制度流程“精准化”

潍坊市按照信息对称原则,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救助“精准识别、精准审核、精准发放、精准管理”长效机制,既严格流程,又做有标尺。

为精准识别困难学生,潍坊市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平台作用,严把困难学生准入关口,由班主任、两名师德优秀的教师和校长等4名责任人进行贫困学生身份确认把关,每学期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强化信息公开。同时,利用“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方式全面核实在校生家庭经济状况,实现精准审核。对出现“应助未助”或将不符合受助条件学生纳入救助范围的,严肃问责。

为做好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的精准发放,潍坊市、县财政积极协调足额配套、拨付各学段奖助学金,高中阶段以下助学金全部采用银行卡集中发放。10年来,潍坊市共计落实教育救助金2.99亿元,受益学生近32万人次。为做好困难学生的精准管理,潍坊市为核查认定的孤儿及监护人缺失学生及时配备“爱心爸爸(妈妈)”,让每一个特殊群体学生都得到全面保障和精准救助。同时,市教育局与扶贫办精准合作,逐一落实包括普通高校学生在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名单,完善电子台账,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档案真实完整。

“市、县、镇、校”四级联动

实现资助工作全覆盖

潍坊市建立起“市、县、镇、校”四级学生资助队伍和网络,市级统筹、县级联动,在每处镇街和每所学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具体业务,整个资助队伍公道正派,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坚持专家引领,支持市、县两级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培育骨干团队,实现“市级抓骨干,县级抓全员”培训全覆盖。通过“菜单式”、交流研讨等系列培训方式,分学段、分类别提高一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不断提升资助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力。将学生资助队伍设置情况纳入年终教育综合督导,从根本上解决资助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问题,破解资助政策落实的“中梗阻”问题。此外,潍坊市还建立与社会公益组织的信息互动、共享机制,畅通渠道、形成合力,实现救助效益最佳化。

确定“三零”目标

高标准定位工作规范

潍坊市确定了操作规范“零失误”、社会满意“零投诉”、工作标准“零差错”的高标准资助救助目标任务。该市对学生资助救助工作实行“清单管理”,在全省率先印发学生资助风险清单及责任清单,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强化管理意识,堵塞管理漏洞。教育、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既各负其责又通力合作。通过宣传引导常态化、事前监管基础化、事中监管科学化、事后监管阳光化、监管手段信息化、资金使用规范化等“六化”管理方式,打好资助工作“组合拳”。

为广泛受理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畅通诉求渠道,潍坊市开通了学生资助专用工作网站潍坊阳光助学网,开通了24小时全天候的助学热线电话,并设立投诉邮箱,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10年来,该市未发生一起学生资助投诉事件。

建立“资助+育人”提升机制

把资助融入育人全过程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潍坊市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不忘做好育人文章,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原则,积极探索资助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学业帮扶,从经济保障型资助提升为促进发展型资助。

该市每年都在全市开展以“爱心传递”为主题的资助育人系列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实践,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助人为乐、善施善行等系列活动,建立起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优秀品质的长效机制,并利用潍坊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各县(市、区)、各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宣传推广,表彰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激发正能量,实现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提档升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