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私人订制”圆了重度残疾儿童上学梦 足球训练营里学技能 五莲:研学旅行让学生走进校外大课堂 教育优质公平赢民心 山乡中学来了一位好校长 简 讯 淄博市淄川区:一站式“综合办理”让助学贷款“一次办好”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私人订制”圆了重度残疾儿童上学梦

——看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

□ 本报通讯员 翟英明

在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特殊残疾孩子提供的“私人订制”服务,让一个个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入校接受正常教育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是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了使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学校成立了支援服务队伍,开展送教上门,对无法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上门送教“私人订制”服务,全力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一份真情的牵挂

自去年开始,张店区特教中心协调残联、社区力量,首先针对全区不能入校就读的重度残障儿童进行了拉网式上门摸底调查,随后对40余名需要送教上门的残障儿童进行了专业测评。根据对其认知、语言、运动、情绪等方面的测评结果,结合其家庭状况,学校为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授课服务:一是班级授课制,为部分能走出家庭的残障儿童提供每周一天的“筑梦课堂”,开设语言、认知、运动、唱游与律动等多门课程;二是小组授课,将两名情况相近的残障儿童分为一组,由教师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三是随班就读,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随时安排入校插班就读;四是送教上门,对无法从家庭中走出来的重度残障儿童,教师来到他们家中,为他们送上最需要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

“送教上门工作确定下来后,我脑海中立马跳出一个名字——子豪。他是我一直牵挂的一个孩子。”副校长王丽丽告诉记者,子豪是个中度智障孩子,爸爸患有尿毒症,妈妈离家出走,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严重缺失。“3年前,子豪的爷爷曾多次找到我,要求送子豪来上学。我们同意了,但因其家离学校较远,没有人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子豪的爷爷需要打工挣钱养活全家,奶奶不识字,连公交车都不会坐,爸爸需要经常去医院做透析,更重要的是家里根本负担不起来回的路费。”说起这些,王丽丽的眼眶湿润了,“我当时答应了子豪爷爷,只要以后有送教上门服务,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如今,该校第一个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便是子豪,每隔一周便有两名教师去其家中送教半天,而每个“送教日”也成了子豪最盼望、最高兴的日子。

一次耐心的守候

14岁的楠楠因脑瘫导致四肢僵直,不会说话,智力低下,家长从未奢望过孩子还有机会上学。直到张店区特教中心的送教教师来到家中,为孩子做测评,为家长介绍同类孩子接受教育康复后的现状,家长才点头让孩子“插班上课试读”。对于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大龄残障儿童,突然进入班级集体,该为她选取什么内容?什么教学方法适合她?她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各项动作技能较差,理解能力也跟不上,种种的问题摆在教师们面前。送教团队和家长多次商讨,认为生活技能训练是楠楠目前最主要的需求。于是,他们决定把课程调整为个人、家庭、社会生活课,并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辅导、学校教学与家庭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提高楠楠的生活能力。

楠楠双手直挺挺地伸着,手指的灵活性很差,不会抓、握、捏等精细动作,一直是由家长喂饭、帮助洗漱,家人从未想到孩子有一天会自己用筷子吃饭。教生活课的赵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楠楠还有学会用筷子的希望。赵老师特别制作了训练的专用学具,用太空泥搓成细长条,把用筷子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分解,采取倒序的方法进行分步动作技能训练。赵老师握着楠楠的手开始了手把手的教学。一次次夹住又掉下来,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新开始……学到第四周,楠楠第一次自己夹起了一块太空泥。一次,两次,赵老师趁热打铁,又给孩子碗里放了些小点心,楠楠顺利地夹起点心放到了嘴里。看到这一幕,坐在一边的奶奶低下头哭了。

是赵老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守候,让楠楠学会了用筷子,也让她收获了信心和喜悦。

一份特殊的礼物

家宝今年12岁,肢体一级残疾,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出门全靠轮椅,但智力正常。由于身体的缘故,他多次被普通小学拒之门外,平时很少出门,在家由家长教会了认字看书。受家长教育程度所限,其认知水平相当于普通学校二年级孩子的学业水平。根据家宝的情况,张店区特教中心每周都派教师到家中为他授课,主要进行语文、数学、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及指导。教师们手把手地教家宝写字,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发音、正音练习,反反复复为他进行腿部能力的康复以及手部精细能力的训练。

持续了一年的送教上门服务,让家宝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突飞猛进。家宝和教师熟悉了以后,表达了想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愿望。今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家宝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上学。学校安排两名男教师协助家长把家宝接到学校,把他安排在八年级上课,为此学校还特意把八年级教室调整到一楼,并为他增添了许多无障碍设施。第一次走进课堂的家宝兴奋不已,看到同学们都热情地围着他问这问那,他不再拘谨了;看到教师用一体机授课,他眼里满是新奇和激动。“我之前只是从书上看到对学校和教室的描述,只能自己想象学校是什么样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当我走进学校,坐在教室里,那种感觉太神奇了,我太爱这个地方了,这就是我梦中的那个地方,这是一份最特殊、最珍贵的节日礼物。”家宝说。也是从“六一”那天开始,家宝提出了天天到学校上学的愿望。看到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学校承诺:只要孩子身体允许,愿尽一切所能圆他的上学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