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艺苑 元代文人画欣赏 幼儿美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书法教学中的章草创作初探

第8版:艺苑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艺苑
08
【教学相长】

高校书法教学中的章草创作初探

□ 齐鲁理工学院 赵婷

取法高古,示简易之旨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一书中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过庭可以说是第一个试图寻找各种字体形态美的理论家,言及章草时他说“章务检而便”,意思是章草要简练便捷。和其他书体相比,章草确实有书写简练方便的特点。孙过庭对同一种书体没有比较,已经把草(今草)和章草分得很清楚。东汉辞赋家赵壹在《非草书》中云:“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赵壹心目中的草书应该是古草那样的形式,他称为“隶草”,可以示简易之旨。当时的人们都学杜度、崔瑗的章草反而书写复杂了。汉代的章草刻帖如史游的《急就章》,字字独立,草法规范,“一字万同”。尽管现存的章草刻帖很可能不是当时的样子,不过杜度、崔瑗、张芝等人的草书已经被时人以为楷模,必然具有鲜明的特点,书写起来不如隶草简练、自然。至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里出现了字形大小错落的现象,打破了汉之章草的形式,显示出自由高古的精神气质。高校在教学中可以把隶草或者楼兰文书残纸上的章草作为取法的对象,以便深刻体悟“章务检而便”的意旨。

融篆于草,彰显浑厚气象

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后,虽然章草不为人重视,但生于清末的一些书法家在金石学的余热中开始有意识地把篆书的笔意融入章草中,显示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如王蘧常早期的书法受《郑文公碑》的影响,后又遍临篆书碑版文字,将篆籀笔意融入章草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振中先生在《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一书中将笔法归纳为5个方面:对笔的控制——执与运(腕运、指运等);笔锋的运动形式(包括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笔法的形态表现——点画书写法;各种审美理想对笔法的要求;各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的审美价值。邱振中先生基于书法造型艺术的特点,把笔法放在书法中的重要位置,又把对笔法的认识分为5个方面。应当说,笔法是书法的核心,中锋又是笔法的核心,王蘧常先生的章草关键是对中锋的充分应用。他的笔画中实而气满,在章草的基础上,通过捻管绞锋行笔,使线条内容丰富,更具层次性。以篆籀之气写章草,笔圆而劲足,苍健而老辣。当然,在书写过程中并非笔笔捻管,而是与中锋行笔相结合形成线条间的强烈对比,并且根据单字结体来决定笔锋使转,形成和谐统一的大章法,给人浑厚朴拙的气象。

丰富墨色变化,凸显视觉效果

中国画把墨分5色,浓、淡、干、湿、黑或焦、浓、重、淡、清,用墨亦是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作为一门造型艺术,随着不断向展厅文化渗透,其视觉效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墨法也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运用决定了其对用墨有较高的要求。墨的浓淡枯湿也是展现空间美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讲究用墨,章草书丰富的笔法很难在作品中得以全面体现,也影响作品整体的神韵。

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血、肉体现出墨与水之间的关系,墨的浓、淡也是书法血、肉的决定因素。章草创作,刚开始蘸墨要饱满,书写过程中不要蘸墨,聚拢笔锋行笔。这样在书写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浓淡干湿间的强烈对比,也能体现出自然的书写节奏。现代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没有墨色的变化,用笔节奏也很难体现,字就缺乏血、肉,从而失去生命力。一幅成功的章草作品要体现出墨色变化,一行之中有墨色变化,行与行之间也要变化,后一行的首字一般不能重新蘸墨,应与第一行形成枯湿对比,这样两行呼应连续,从湿到干,从干到枯。这三种艺术效果形成空间、时间与平面的三维立体效果。

以今草入章草,注重开合呼应

今草和章草在汉代至西晋草书中,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章草刻帖与今草那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从《平复帖》中可以看出。这里之所以强调“以今草入章草”,因为汉代章草墨迹已很难看到,我们学习章草多从刻帖或是唐以后的章草入手。这些章草虽说字形独立、波挑特点突出,但是字势的呼应并不明显,而今草弥补了这个不足。实际上,今草与章草的融合并不是新的探索。元康里子山在章草创作上就追求章草与今草的融合。通过其作品不难看出康里子山行笔速度快、神骏爽利,师承二王、怀素等人,在章法上也是大小结合,随心所欲,以章草结构为基础,多以今草用笔书写。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脱去了章草中隶书波挑笔画,变外锋之波挑为向内呼应之收笔,上下字的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相互假借,比章草更加流畅。由于章草是从篆隶快写中演变来的,所以在行气章法上还保留篆隶收敛拘谨的特点,没有今草波澜壮阔的雄浑气势。故而把今草行气上的开合呼应运用到章草创作中,亦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新的时代亦召唤新的形式,应赋予章草新的美感体验。

当然,章草的创作,首先应尊重传统法帖,细揣其用笔,待技法成熟,融会贯通,关键是不刻意为之,做到“无意”的状态。追求师法高古,以篆入章草,强调墨色变化和今草与章草的完美链接,最终“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赵婷书法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