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 山东省高等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超龄农幼师退出机制 小帆船 大梦想 饱含利农情怀的“果树院士” 新闻资讯 有温度的德育更“润心”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2018齐鲁最美教师】

饱含利农情怀的“果树院士”

——记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

□ 本报通讯员 杨宇

束怀瑞教授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山东农业大学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果树试验站里,著名果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正在一棵挂满红苹果的树下给学生讲解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这位89岁高龄的老人目光明亮,语速飞快,满头银丝与身后压弯枝头的一个个红苹果相映成趣,成为秋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教书育人 桃李芬芳

束怀瑞在高等教育园地耕耘近70年,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联系实际是束怀瑞教学和科研的最突出特点。在讲台上,他密切结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阐述技术管理措施,让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完成的《果树栽培生理学》《果树研究法》等教材,至今仍被各高校果树专业采用。

束怀瑞认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必须树立开放的人才观。他倡导组建了全国重点果树学科的校际联合体,集各单位所长联合培养人才。他鼓励本校果树学科青年教师报考有国家级实验室或学科基础好的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以及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博采各家之长。其中一些人攻读了生物技术、植物营养、微生物、遗传育种等非果树专业,他们回校后在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束怀瑞自己招收的4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10多人是化学、生物学、数学、生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经济学等非果树专业毕业的硕士和青年教师。现在,山东农大果树学科形成了一支由博士、博士后,以及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组成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团队。由于学科力量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山东农大果树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也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

深入生产实践 服务产业发展

束怀瑞近70年的果树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有30多年是在生产实践中度过的。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束怀瑞有10多年时间在烟台地区搞资源调查、带生产实习。他虚心向农民专家学习。1958年,他在总结劳模经验的基础上,与牟云官老师一起提出了苹果树“三大主枝主干疏层型”修剪技术,提出“枝组”概念和枝组培养,并强调要“以优势部位枝量及枝类调节和树冠枝量布局为关键”。这些理论对苹果树整形修剪有重要指导作用。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束怀瑞到禹城驻点,推广果树密植丰产技术。他针对平原涝洼地的土壤特点,探索成功了宽行密植、起垄沟草、深层隔草沟栽等技术,既可防夏涝,又抗盐碱,还能为土壤提供较丰富的有机质。利用这些技术,4年生的果园梨亩产达到2500公斤。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束怀瑞参加了沂蒙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到蒙阴县开展山地果园节肥节水高产研究。他选择了全县条件最差的野店乡和高都乡为开发基点。这里的果园都是沙石土质,存不住肥水。束怀瑞结合自己在根系吸收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创造出“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这一技术操作简单、投入少,一般果园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以上。九里岭村有个7年生果园从未结果,采用穴贮肥水技术的第二年就达到亩产500多公斤。这项技术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七五”“八五”期间在17个省市推广470万亩,创经济效益7.6亿元。

随着苹果栽培面积迅速增加,幼树提质增产成为果树科研和生产的重要课题。1990年,束怀瑞主持“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对18个县108万亩的果园进行研究开发。到1993年,开发区亩产由129公斤增加到1010公斤,是全国幼树平均产量的2.6倍,果实品质也明显提高。这一课题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束怀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仍坚持每年抽出大量时间到生产一线指导生产,调查研究。蓬莱果农曲寿彭的苹果园连续多年亩产达10000公斤,没有大小年现象。束怀瑞带领科研人员对他的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从冗余消耗、优质叶发生、土壤微生物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并探索了果园土三层节水养根技术。用该技术可节水70%,节肥三分之一,亩产可稳定在5000公斤以上。

多年深入生产一线实践,束怀瑞养成了肯干务实的作风,也培养了与农民的深厚感情。他常说,从事农业科研,必须关心农民,对农民负责。研究技术、推广成果,首先要考虑农民能否接受。我们的成果只有简单实用,让农民接受,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情系三农 耕耘不辍

作为一名科学家,束怀瑞善于从整个果树产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果树发展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他倡导组建了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在2008成立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围绕苹果全产业链的关键问题进行协作研究和攻关,在优良品种选育、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果品加工、市场营销、观赏果树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推动了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10年来,束怀瑞在果树生产的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20多个院士科研工作站,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集聚高端人才,打造高端平台。河南灵宝是传统苹果产区,这里的果园大多建于上世纪60年代。2010年,束怀瑞院士及其团队在这里建立河南精品苹果院士工作站,组织专家对老果园改造、新品种引进等提出具体措施,并建议发展精品苹果,走提质增效的路子。经过几年努力,灵宝苹果声誉迅速扩大。灵宝市园艺局局长白建伟介绍说:“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灵宝苹果的品牌价值在2015年就达到53亿元。”据了解,这20多个院士工作站,目前几乎都已经成为国内相关生产领域的领头羊。

束怀瑞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农业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但在荣誉和地位面前,束怀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到下面指导生产从不提条件、摆架子。他用这种崇高的思想风范团结和影响着周围的同志,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项项显著成绩。

束怀瑞在果树教学和科研园地辛勤耕耘近70年,硕果满枝、桃李满园。尽管已至耄耋,但他每天仍像年轻人一样紧张工作。他说:“我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农业科研,更要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对农民负责。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我,我还要把知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